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石碉的意思、石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石碉的解釋

用石頭建築的碉堡。 清 趙翼 《述庵司寇新刻大集見贻》詩:“石碉木棚番落屋,鐵索竹笮蠻江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石碉”是一個漢語詞語,具有以下多層面的含義和背景:

一、基本定義

石碉指用石頭建築的碉堡或防禦工事,通常由大塊石頭壘砌而成,結構堅固且不可動搖。其名稱由“石”和“碉”兩字組成,“碉”即碉堡,強調軍事防禦功能。

二、結構與特點

  1. 建築材料:以天然石塊為主,輔以泥土或動物血混合的黏合劑(如四川金川地區的傳統工藝)。
  2. 建築形式:多為四角、五角、六角或八角形,牆體下寬上窄,高度可達數十米(如馬爾邦關碉高達49.8米)。
  3. 功能分層:通常為多層建築,底層儲藏物資或圈養牲畜,上層設瞭望孔、射擊孔,頂部供奉神靈。

三、曆史與文化背景

  1. 起源與演變:最早可追溯至漢朝,岷江上遊的羌族、嘉絨藏族為防禦侵擾而建,後成為川西地區标志性建築。
  2. 軍事作用:在清代乾隆“二征金川”戰役中,石碉作為防禦工事,曾使清軍耗時29年、耗資巨大才攻破。
  3. 文化象征:既是羌族、藏族建築技藝的體現(如無圖紙建造、抗震性強),也承載着族群曆史記憶,如羌族史詩《羌戈大戰》中描述的居住變遷。

四、引申含義

在文學或口語中,“石碉”常被用來比喻堅定不可動搖的意志或穩固的事物。例如:“他的信念如石碉般穩固。”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案例(如四川馬爾邦關碉、羌族石碉房),可參考相關曆史文獻或實地考察記錄。

網絡擴展解釋二

石碉的意思

《石碉》這個詞指的是一種用石頭砌成的碉堡或者碉樓。碉堡是為了防禦敵人而建造的建築物,通常位于戰略要地,用于觀察、防禦或者射擊敵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

《石碉》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石字旁,表示與石相關,其中碉字包含了石、召兩個部分。石字的筆畫數為5,召字的筆畫數為4。

來源和繁體

《石碉》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形成。在古時候,人們使用象形文字來表示事物,石和碉的形狀就是以象形來描繪的。由于繁體字的發展,現在我們使用的是繁體字“石”和“碉”。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中,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關于石和碉的寫法,古時候的記載有限,但可以确定的是,在古代的碑刻中,石字形狀已經與今天相似,而碉的形狀可能會有所不同。

例句

1. 這座石碉位于山頂,可以俯瞰整個村莊。

2. 軍隊利用石碉作為防禦堡壘,以保護邊境安全。

組詞

石刻、碉堡、碉樓、石頭、碉堡戰術。

近義詞

石堡、石樓、石雕。

反義詞

平地、平房。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