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泛漲”。水漲溢。 晉 王羲之 《愛鵝帖》:“陂湖泛漲,舩不可渡。” 唐 李綽 《尚書故實》:“ 漢水 泛漲,漂溺萬戶。”《三國演義》第七四回:“方今秋雨連綿, 襄江 之水必然泛漲。”
“泛漲”一詞的含義需要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主要分為兩種解釋:
1. 古漢語中的原意(指水勢漲溢) 根據古籍記載,“泛漲”多用于描述水勢泛濫、漫溢的現象。例如:
2. 現代引申義(指價格或水平普遍上漲) 部分現代詞典将其解釋為成語,表示物價、經濟指标等普遍上漲。例如:
使用注意:
泛漲是一個中文詞彙,指的是物價普遍上漲的現象。當經濟發展、貨币供應過剩或需求超過供應時,商品和服務的價格普遍提高,即泛漲。
泛漲的拆分部首是氵和尚部,讀作“水”。根據筆畫數來分析,泛漲的總筆畫數為11,其中“泛”的筆畫數為8,而“漲”的筆畫數為3。
泛漲一詞來源于現代漢語,是由“泛”和“漲”兩個字組成。在繁體字中,“泛”和“漲”分别寫作「氾」和「漲」。
古時候,“泛”和“漲”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在古代,泛寫作「氾」,漲寫作「長」或「漲(加氵)」。
1. 最近物價泛漲,生活成本也相應提高。
2. 全球石油價格的泛漲給許多國家的經濟帶來了挑戰。
1. 通貨膨脹:指貨币供應過多,導緻物價普遍上漲的現象。
2. 迅猛上漲:形容價格或數量迅速增長。
3. 價格下跌:指商品或服務價格普遍下降。
1. 價格上揚:指價格逐漸上漲。
2. 漲價:指物品或服務的價格提高。
1. 價格下降:指商品或服務價格普遍下降。
2. 負增長:指經濟指标在一定期間内下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