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世券的意思、世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世券的解釋

猶鐵券。 明 代賜予功臣,使其世代享有特權的憑證。形制如瓦,其大小依官爵高低分為九等,外刻其功,中镌其過。每副各分左右,左存功臣,右藏内府。若子孫犯罪,取券勘合,折其功過予以赦減。《明史·吳良傳》:“封 江陰侯 ,食祿千五百石,予世券。”《明史·孫镗傳》:“ 英宗 復辟,以‘奪門’功封 懷寧伯 ,尋予世券。” 明 李贽 《劉伯溫》:“襲封 誠意伯 ,增祿五百石,且予世券。”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世券”是明代授予功臣的憑證,使其家族世代享有特權。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世券又稱“鐵券”,由皇帝頒發給功臣,作為對其功績的認可。持有者及其後代可憑此減免刑罰或享受特殊待遇,如《明史·吳良傳》記載:“封江陰侯,食祿千五百石,予世券。”

  2. 形制與等級
    形如瓦片,大小依官爵分為九等。券面刻有功績和過錯,分左右兩半:左半存于功臣家族,右半藏于内府。後代若犯罪,需兩半勘合後折抵功過。

  3. 功能與用途
    主要用于赦免子孫罪行,如《明史·孫镗傳》提到英宗複辟後,因“奪門”功封爵并授予世券。此外,部分世券還附帶俸祿或封地,如誠意伯劉基後代獲“增祿五百石,且予世券”。

  4. 其他解釋
    個别資料(如)提到“世券”源于佛教,象征觀世音菩薩的庇佑,但此說法與主流曆史記載關聯較弱,可能為民間衍生釋義。

建議結合《明史》等權威史料進一步了解具體案例。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世券的意思

世券是一個漢字詞語,指代王朝授予給個人或家族的封號、爵位、榮譽等獎勵證件。

拆分部首和筆畫

世券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分别是“一”和“刀”。它總共有5個筆畫。

來源

世券一詞的來源比較複雜。最早的使用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當時國家會授予一些人特定的封號作為獎勵,以彰顯其功勳與地位。後來,這些封號逐漸演化為世襲制度,并由國家頒發給特定家族。因此,世券這個詞就用來指代這種被授予給家族的特定封號稱謂。

繁體

世券的繁體字為「世券」。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世券的字形并不完全與現在相同。例如,「券」字的原始形态包含一個古代字形部首「原」,代表券字與村字相近的含義。而「世」字在古代有時還會在「一」的上方加上「大」,表示世代相傳的意思。

例句

1. 這個家族憑借世券掌控了許多資源和特權。
2. 接受世券是個人的驕傲和榮譽。
3. 這份世券由皇帝親自頒賜。

組詞

世券沒有太多常用的組詞。和它相關的詞彙可能是指封號、爵位、家族以及封建等。

近義詞

近義詞可能是指封號、世襲、賜爵等。

反義詞

反義詞可能是指剝奪、喪失、失去榮譽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