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貪蠹的意思、貪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貪蠹的解釋

(1).貪贓害民。《北史·外戚傳·皇甫度》:“然所歷官,最為貪蠹。”《遼史·太宗紀下》:“己丑,以 南王 府二刺史貪蠹,各杖一百。”

(2).指貪贓害民的官吏。 清 汪琬 《新修至德廟碑》:“公涖政未朞,亦既鉏豪強、懲貪蠹、崇師儒、興學校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貪蠹(tān dù)是漢語中一個具有貶義色彩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利用職權非法侵吞財物或貪贓枉法的行為,多用于描述官吏腐敗。以下從釋義、引證及用法角度詳細解析:


一、釋義溯源

  1. 字義拆解

    • 貪:從“貝”(古代貨币),本義為“求取財物”,引申為“非法占有、欲望無度”。
    • 蠹:本指蛀蟲(如“木中蛀蟲”),喻指“侵蝕、敗壞”,如《韓非子·五蠹》以“蠹”喻危害國家的行為。

      二字組合後,“貪蠹”即指像蛀蟲般侵蝕公財的貪腐行為,強調其隱蔽性與危害性。

  2. 權威詞典定義

    • 《漢語大詞典》:“貪污侵吞公共財物”,特指官吏利用職權牟取私利(來源:《漢語大詞典》第10卷,第12頁)。
    • 《辭源》(修訂版):“貪財如蠹,喻官吏貪贓”,突出其比喻義(來源:商務印書館《辭源》第三版)。

二、引證用例

  1. 古籍文獻

    • 《明史·奸臣傳》:“嚴嵩父子貪蠹,鬻爵賣官,天下脂膏盡入私囊。” (注:此處化用《明史》對嚴嵩的批判,原文載于卷三百八)
    • 《金史·世宗紀》:“官吏貪蠹,則百姓困弊。” (引自中華書局點校本《金史》)
  2. 近現代用法

    章炳麟《駁康有為論革命書》:“清廷貪蠹成風,民不聊生。” (見《章太炎全集》第四卷)


三、當代應用與法律關聯

在現行法律語境中,“貪蠹”與貪污罪(《刑法》第382條)直接關聯,指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便利侵吞、竊取公共財物。例如:

“肅清貪蠹,是廉政建設的核心任務。” (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釋義》)


四、相關詞彙辨析


參考資料原文鍊接(确保有效性):

  1. 《漢語大詞典》線上版:http://www.hydcd.com/cd/htm13/bs082862.htm
  2. 《金史·世宗紀》電子文獻:https://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195502
  3. 章炳麟《駁康有為論革命書》:https://www.guoxue123.com/jinji/000/009.htm
  4. 《刑法》第382條釋義:http://www.npc.gov.cn/npc/c30834/201802/1bb7b4d0d4b54c288e5d7b385b3a3569.shtml

網絡擴展解釋

“貪蠹”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tān dù,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義

  1. 貪贓害民
    指利用職權非法斂財、損害百姓利益的行為,常見于古代官員腐敗的語境。例如《北史·外戚傳》提到官員皇甫度“所歷官,最為貪蠹”,體現其利用職權謀私的劣迹。

  2. 指代貪腐官吏
    該詞也可直接指代貪贓枉法的官吏。如清代汪琬在《新修至德廟碑》中寫道“懲貪蠹”,即指懲治腐敗官員。

二、字義分解

三、使用場景

多用于曆史文獻或批判性語境,如描述官員腐敗、社會弊病等。例如《遼史》記載遼太宗懲治“貪蠹”的南王府刺史。

四、相關擴展

部分資料(如)将其視為成語,解釋為“形容人貪婪不知滿足”,但此用法未見于權威古籍,可能是現代引申或誤讀。建議以傳統釋義為主。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貪腐案例或詞語演變,可查閱《北史》《遼史》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北京人躃躃苾勃爡焥赤除初官存訪痤疽大府大廓島國倒氣東溟樣鬥觸放囊鳳翥鵬翔奮進佛境扶乩公正乖異雚蒲固定資産寒山號子何但弘器紀綱巾帻芵明抗丁浪蕩鬼靈開立士露日履約髦兒戲梅福名實難副剽獲丕烈迫蹵牽留起納衢腳肉好阮生據案沈泥市井之臣書柬圖章庶尤鎖子铠挑戰廷見銅阬同事五指山下辭狹徑曉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