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剖蚌得珠 ”。破開蚌殼而取其珠。喻求獲良才或珍品。《三國志·蜀志·秦宓傳》:“固知選士用能,不拘長幼……甫欲鑿石索玉,剖蚌求珠,今乃 隨 、 和 炳然,有如皎日,復何疑哉!” 明 謝榛 《四溟詩話》卷四:“易若剖蚌得珠,難如破石求玉。”
“剖蚌求珠”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源自《三國志·蜀書·秦宓傳》:“甫欲鑿石索玉,剖蚌求珠,今乃隨、和炳然,有如皎日,複何疑哉!”
背景:秦宓通過比喻強調選拔人才應不拘一格,如同剖蚌取珠般主動尋求賢能。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出處或例句,可參考《三國志》原文或成語詞典。
《剖蚌求珠》是一個成語,意指通過剖開蚌殼來尋求珍珠的行為,比喻一種不切實際、盲目或錯誤的行動。
《剖蚌求珠》可以拆分成兩個部分:蚌和珠。
蚌的部首是貝,共計10個筆畫;珠的部首是玉,共計10個筆畫。
《剖蚌求珠》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戰國策·齊策四》中,記載了一個古代的故事。
《剖蚌求珠》的繁體字為《剖蚌求珠》。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剖蚌求珠》的基本形狀沒有太大變化。
他花大量時間去追求一些無用的事情,簡直是在剖蚌求珠。
他一直在剖蚌求珠,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努力是徒勞的。
剖腹求生、求之不得、珠聯璧合
自讨苦吃、不切實際、杯弓蛇影
知難而退、有備而來、實事求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