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無帷蓋的車子。《後漢書·靈帝紀》:“帝與 陳留王 協 夜步逐熒光行數裡,得民家露車,共乘之。”《資治通鑒·漢靈帝中平六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露車者,上無巾蓋,四旁無帷裳,蓋民家以載物者耳。”《新唐書·李綱傳》:“及 憲 誅,露車載屍,故吏奔匿, 綱 撫棺號慟。”
(2).大車。露,通“ 輅 ”。《宋書·後廢帝紀》:“制露車一乘,其上施篷,乘以出入,從者不過數十人。”
“露車”是古代漢語中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字面含義
指無帷蓋、無頂棚的簡易車輛,通常用于載物或臨時乘坐。根據《後漢書》記載,漢靈帝曾與陳留王在逃亡時乘坐民家露車。胡三省在《資治通鑒》注中描述其為“上無巾蓋,四旁無帷裳”的民用載物車。
通假釋義
部分文獻中“露”通“辂”(音lù),指代大車,如《宋書》提到帝王出行所用的“施篷露車”。
現代有觀點将其引申為“處境危險”的比喻(如暴露于外界風險),但此用法未見于權威古籍,可能為後起的文學化解讀。
露車是指沒有蓋頂的馬車,古代常用于乘坐。隨着交通工具的發展,露車逐漸被封閉式的車輛所取代。
露車的拆分部首是車,其中“車”是常用的偏旁部首。
露車的總筆畫數為9畫。
露車一詞最早出現在古代文獻中,形容沒有蓋頂的馬車。隨着車輛的發展,封閉式的馬車逐漸取代了露車,使露車這一詞彙逐漸淡出使用。
露車的繁體字為「露車」。
在古代,露車的寫法與現代相同。
1. 他乘坐露車穿越山區。
2. 那輛露車夜晚的風很大,很冷。
露天、車廂、車輪
敞篷車、開頂車
封閉車、密閉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