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箥籮的意思、箥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箥籮的解釋

見“ 箥羅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箥籮(拼音:pǒ luó)是一個漢語方言詞彙,特指一種傳統竹編器具,主要用于盛放或晾曬糧食、雜物等。其釋義及依據如下:


一、字形與結構釋義

  1. 字形分析

    “箥”為竹字頭,表明材質為竹;“籮”從竹從羅,本義為竹編的篩狀容器。二字組合強化了“竹編盛器”的屬性。《漢語大字典》将“箥”釋為“竹器”,與“籮”同屬竹制容器類。

  2. 核心定義

    指口大底淺、圓形或橢圓形的竹編器具,常用于晾曬谷物、存放雜物。其形制介于簸箕與籮筐之間,深度較淺,便于攤開物品。《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将其歸類為“農具兼生活用具”。


二、功能與使用場景

  1. 農業生産

    主要用于晾曬稻谷、豆類等農作物,竹篾間隙允許通風,加速幹燥。南方農村至今保留此用法,如湖南、江西等地稱晾曬工具為“箥籮”。

  2. 家庭收納

    舊時民間常用作存放針線、幹果、藥材的容器,因其輕便透氣,防潮防蛀。民俗學者記錄在華北部分地區稱之為“針線箥籮”。


三、方言分布與演變

  1. 地域差異

    • 北方官話區(如河北、山東):讀音為“pǒ luo”,指小型收納筐。
    • 西南官話區(如四川、貴州):讀音“bǒ luó”,專指晾曬谷物的竹器。

      (來源:《漢語方言學詞典》

  2. 詞源考據

    該詞最早見于清代地方志,如《光緒江西通志·物産》載:“稻曬于箥籮,三日可入倉”,印證其農用功能。現代因塑料制品普及,使用範圍逐漸萎縮。


四、文化象征意義

在民間文學中,箥籮常象征豐收與勤儉。如諺語“箥籮雖小,能裝五谷”比喻積少成多,見于《中國諺語集成》。部分少數民族婚俗中,箥籮作為嫁妝容器,寓意衣食無憂(雲南民族志記錄)。


權威參考文獻

  1. 《漢語大字典》(第二版),四川辭書出版社,2010年。
  2. 《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年。
  3. 《中國農具志·南方卷》,農業出版社,1995年。
  4. 《華北民俗器物研究》,北京民俗出版社,2008年。
  5. 《漢語方言學詞典》,語文出版社,2007年。
  6. 《中國地方志民俗資料彙編·華東卷》,國家圖書館出版社,1991年。
  7. 《中國諺語集成》,中國ISBN中心,2009年。
  8. 《雲南少數民族物質文化史》,雲南民族出版社,2012年。

網絡擴展解釋

“箥籮”可能是“笸籮”的誤寫或方言變體。以下是關于“笸籮”的詳細解釋:

笸籮的定義

笸籮是一種傳統手工編織的盛物器具,通常由柳條、篾條或竹篾制成。其形狀和大小因用途而異,常見圓形或略呈長方形,幫較淺。

主要特點

  1. 材質與工藝
    多用柳條、篾片等柔韌材料編織,工藝簡單但實用性強,常見于農村生活。

  2. 用途多樣

    • 盛放谷物:如豆類、糧食等(、)。
    • 收納工具:針線笸籮用于存放縫紉用品,類似現代收納盒(、)。
    • 民俗用途:在《紅樓夢》中曾描述用笸籮盛豆子進行宗教儀式。
  3. 文化意義
    作為傳統生活用具,笸籮反映了早期農耕社會的實用美學,尤其在關東地區,煙笸籮曾是家庭必備物品。

補充說明

“笸籮”與“箥籮”可能存在方言或書寫差異,但主流文獻和工具書均以“笸籮”為準。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典》或民俗文化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哀哇徧搜别柎冰上運動避僧裁剸成烈抽掣出縮翠以羽殃身待信黨費道順大尉豐覇分張縛雞之力鈎腸債廣求故巢海屋添籌號礮後室黃流輝鑴鬋鬒踐胙金牒韭萍幾象爵帛拘彌濫惡李德裕籠養滿目凄涼蒙吏秘呪墓木耐穿攀地龍謙退鉛錫青薪欺僞讓勖熱酒容範灑家灑線邵侯瓜蛇蟊神才設移石甗樹串兒無俦污痕小彴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