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石榻的意思、石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石榻的解釋

狹長而矮的石床。 漢 劉向 《列仙傳·修羊公》:“ 修羊公 者, 魏 人也。在 華陰山 上石室中,有懸石榻,卧其上,石盡穿陷。” 隋 江總 《玄圃石室銘》:“僊巖石榻,僊宇石牆。” 唐 戴叔倫 《寄贈翠岩奉上人》詩:“挂衲雲林淨,翻經石榻涼。” 明 徐渭 《贈呂正賓長篇》:“ 天姥 中峯翠色微,石榻斜支讀書處。”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石榻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文化意蘊的名詞,指以石材制成的坐卧用具,常見于古代文人隱士或僧侶的生活場景中。以下從詞義、文化内涵及文獻用例三方面進行詳細闡釋:

一、詞義解析

  1. 基本定義

    石榻指以整塊石頭雕鑿而成的榻,形制低矮狹長,兼具坐、卧功能。其結構通常無圍欄,區别于“床”,多見于山野洞穴、寺廟或園林建築中。例如《漢語大詞典》釋為“石制的卧榻”,強調其材質與用途的結合。

  2. 構詞與演變

    “石”表材質,“榻”源于先秦坐具“枰”,後指無頂框的矮床。漢代《釋名·釋床帳》載:“長狹而卑曰榻”,說明其形制特征。石榻一詞最早見于魏晉文獻,如《宋書·謝靈運傳》:“坐石榻,隱素幾”,反映其作為文人清雅生活的象征。

二、文化意象

  1. 隱逸精神的載體

    石榻常與隱士、僧道關聯,象征超脫世俗。唐代詩人皮日休《寒日書齋即事》雲:“石榻苔花入,山窗岚氣侵”,以石榻意象營造幽寂之境,體現士大夫的隱逸情懷。

  2. 宗教修行符號

    佛教文獻中,石榻是苦修者的禅坐工具。《五燈會元》載僧人參禅“坐石榻如槁木”,凸顯其簡樸特質。道教典籍《雲笈七籤》亦提及道士“卧石榻以煉形”,賦予其養生修行的文化内涵。

三、經典文獻例證

  1. 史籍記載

    《南史·隱逸傳》描述隱士杜京産“鑿石為榻,聚葉為茵”,印證其山居生活的真實性。

  2. 文學作品

    明代《徐霞客遊記·滇遊日記》載:“洞中有石榻平敞,可坐可卧”,實證石榻在自然景觀中的實用功能與審美價值。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2. 《中國古代家具辭典》(中華書局)
  3. 《全唐詩》(上海古籍出版社)
  4. 《中國宗教文學史》(人民文學出版社)
  5. 《徐霞客遊記校注》(中華書局)

網絡擴展解釋

“石榻”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基本含義和引申用法如下:

一、基本釋義

石榻(shí tà)指狹長而矮的石床,通常由石頭制成,具有堅硬、穩固的特點。這種石制家具在古代常用于山野隱士或僧侶的居所,例如唐代戴叔倫詩句“挂衲雲林淨,翻經石榻涼”便描繪了石榻在清幽環境中的使用場景。


二、文化意象與古籍用例

  1. 隱逸生活的象征
    古籍中常見石榻與隱士、仙人關聯。例如《列仙傳·修羊公》記載:“華陰山上石室中,有懸石榻,卧其上,石盡穿陷”,體現隱士超脫塵世的生活。

  2. 詩文中的意境描寫
    明代徐渭在《贈呂正賓長篇》中寫道:“天姥中峯翠色微,石榻斜支讀書處”,通過石榻營造出山居讀書的閑適氛圍。


三、引申含義(需謹慎使用)

個别資料提到石榻可比喻“堅定不移的決心”(如),但這種用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屬于現代引申義。建議優先采用其本義及古籍中的經典用例。


石榻的核心含義是石制床具,多見于古代詩文,承載隱逸、清修的文化意象。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列仙傳》《全唐詩》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拔剌邦畿瘢痏别嘴不瘟不火菜刀蒼潤鏟革長江三角洲償金車府承蒙打官腔登車攬辔滌溉法紀奉賀拱揖環駭揮師燋燭金花茶金角進門彩絶聖棄智撅天撲地駿傑俊彥抗隱看押狂泉聯環廉空領録闾阈馬床沒下颔的話密制母君内食炮雲樵頭清流清休窮岡聖略勝似聲讨甚或刷字水底撈月瑣結通說文曹無碑記霧術五正物種顯懿獻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