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區的意思、時區的詳細解釋
時區的解釋
[time zone] 為了按統一标準分區計時,将地球表面按經線分為24區。每一時區的經度寬為15度,每區按中央子午線上的時間作為該區的“标準時”,具體實施中往往根據各國的行政區界或自然界線來确定
詳細解釋
将地球表面按經線分為24區,稱為“時區”。以本初子午線為基準,東西經度各7.5°的範圍作為零時區,然後每隔15°為一時區。在每一區内一律使用它的中央子午線上的時間,稱為該區的“标準時”。每越過一區的界限,時間便差1小時。
詞語分解
- 時的解釋 時 (時) í 一切事物不斷發展變化所經曆的過程:時間。時不我與。 較長的時間:時代。古時。 泛指一段時間:時光。時令。時分。 現在的,當前的:當時。時下。時務。時宜。 常常:時常。學而時習之。 一年
- 區的解釋 區 (區) ū 分别:區分。區别。 地域:地區。區劃。 〔區區〕小,細微:如“區區小事”。 行政區劃單位:省級自治區。市轄區。 區 (區) ō 姓。 筆畫數:; 部首:匚;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時區是地球表面按經度劃分的統一時間區域,目的是協調全球時間标準,解決因地球自轉導緻的地方時間差異問題。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概念
- 定義:時區是經度相近地區采用相同标準時間的區域。全球共分為24個主時區,每個時區橫跨約15個經度(地球自轉每小時約15度)。
- 基準點:以英國格林尼治天文台舊址的本初子午線(0°經線)為中心,向東、西各延伸7.5度形成中時區(UTC±0),其他時區依次遞增或遞減1小時。
2.時區劃分規則
- 理論劃分:每15個經度為一個時區,東經為“+”,西經為“-”(例如東八區為UTC+8)。
- 實際調整:因國界、地理或行政需求,時區邊界可能偏離理論經線。例如:
- 中國統一采用東八區(UTC+8),盡管國土橫跨5個理論時區。
- 美國本土分為4個時區(東部、中部、山地、太平洋時區)。
3.關鍵術語
- UTC(協調世界時):國際标準時間基準,基于原子鐘和地球自轉調整,取代了過去的GMT(格林尼治标準時間)。
- 夏令時(DST):部分國家夏季将時間調快1小時以利用光照,如歐洲多國(但中國已取消)。
4.時區意義
- 全球化協調:确保航空、金融、通訊等領域的時間統一。
- 避免混亂:例如,國際會議需注明時區(如“北京時間15:00 UTC+8”)。
- 日常生活:跨時區旅行需調整時差,如從北京(UTC+8)飛往紐約(UTC-5)需倒撥13小時。
5.時區計算示例
若已知某地經度為東經120°,則其理論時區為:
$$
text{時區數} = frac{120°}{15°} = 8 quad Rightarrow quad UTC+8
$$
通過時區系統,人類将複雜的地球自轉時間差異轉化為可管理的統一标準,支撐了現代社會的跨區域協作。
網絡擴展解釋二
時區的意思
時區(shí qū)是指由于地球的自轉,在全球範圍内将地球劃分為24個相等的區域,每個區域的時間相差1個小時。目的是為了統一時間,方便人們進行跨時區的交流和協調。
拆分部首和筆畫
時區的拆分部首是時字的旁邊,是日字旁;筆畫數是7畫。
來源
時區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當時國際時間标準化的需求日益增長。最早的時區劃分是根據天文觀測進行的,隨後在國際社會達成了共識,以格林威治天文台的時間為基準(标準時間),将地球分成了24個時區。
繁體
時區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時區」。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時區的漢字寫法可能稍有不同。例如,清朝時期的寫法可能是「時居」或「時境」。
例句
1. 我們需要考慮不同時區的工作安排,以确保順利的國際合作。
2. 在時區之間的旅行,你要時刻留意時間差别。
組詞
時區可以組成一些相關詞彙:
- 時差(shí chā):不同時區之間的時間差異。
- 時鐘(shí zhōng):用來顯示時間的儀器。
- 機時(jī shí):按照時區劃分的特定時間段。
近義詞
時區的近義詞包括:時間帶、時區間。
反義詞
時區的反義詞沒有一個固定的詞彙來表示,你可以使用「同一時間」或「無時差」來表示沒有時區差異的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