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石門頌的意思、石門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石門頌的解釋

東漢刻石。隸書。額題《故司隸校尉楗為楊君頌》。公元148年镌于褒城(今陝西漢中)褒斜道崖壁。書法奇縱恣肆,勁挺有緻,有“隸中草書”之稱。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石門頌》全稱《漢司隸校尉楗為楊君頌》,是東漢建和二年(公元148年)镌刻于陝西漢中褒斜道石門隧道西壁的摩崖石刻,與《西狹頌》《郙閣頌》并稱“漢三頌”。該作品由漢中太守王升撰文,記載了東漢司隸校尉楊孟文力排衆議、修複褒斜棧道的曆史事件,具有重要的曆史文獻價值。

從書法藝術角度分析,《石門頌》以隸書為基底,字勢舒展放縱,筆畫圓勁流暢,呈現“隸中草書”的獨特風貌。其結體寬博疏朗,線條瘦挺如鐵,章法錯落有緻,被清代書法家王昶評價為“漢人極作,習隸者必學之範本”。該石刻在書法史上承前啟後,既保留西漢古隸遺韻,又孕育楷書筆法雛形,對後世碑學發展産生深遠影響。

文字内容方面,《石門頌》全文共655字,采用漢代頌體文學格式,兼具骈文韻律與散文氣勢。文中“高祖受命”“中興明主”等表述反映了東漢時期的天命觀,而“臨危槍砀”“厲定社稷”等詞句生動展現了楊孟文的治世功績。1967年因修建水庫,原石被整體切割遷移至漢中博物館保存,現為國務院頒布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網絡擴展解釋

《石門頌》是東漢時期著名的隸書摩崖石刻,具有重要的書法藝術和曆史研究價值。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1. 基本信息
    全稱《漢司隸校尉楗為楊君頌》,又稱《楊孟文頌》。刻于東漢建和二年(公元148年),由漢中太守王升撰文,表彰司隸校尉楊孟文多次奏請修複褒斜道(連接陝西與四川的古棧道)的功績。原石刻位于陝西褒城(今漢中市褒城鎮)褒斜道南端石門隧道西壁,通高261厘米,寬205厘米,全文共655字,分22行刻寫。

  2. 書法藝術特色
    其隸書風格被譽為“奇縱恣肆,勁挺有緻”,因筆畫舒展自由、章法錯落,有“隸中草書”之稱。部分文字(如“命”“升”等)垂筆特長,在漢隸中罕見,整體布局縱成行、橫無列,展現不拘一格的灑脫氣質。

  3. 曆史與文化價值

    • 内容記載了東漢時期褒斜道的修繕過程,是研究古代川陝交通史的重要史料。
    • 與《郙閣頌》《西狹頌》并稱“漢三頌”,代表漢代摩崖石刻的巅峰。
    • 清代以來備受書法家推崇,對後世隸書及篆刻藝術影響深遠。

注:部分網頁(如)提到的《全唐詩》相關内容存在明顯錯誤,《石門頌》為東漢石刻,與唐詩無關,需以權威來源為準。

别人正在浏覽...

刨刀卑身屈體編訂逋囚暢飲蔥郁大方之家帶音膽怯詄蕩蕩訂輯爾汝之交逢人說項佛現鳥雇借豪猾喝倒采花丑歡驚囫囵吞棗胡言亂語講桌剪江賤子激惱儆省踽偻舉世無敵筐人窺邊困隘藍籌股楞頭蔥留攢栊門龍山會美疢沒内外面齒拏雲握霧盤據遷法诎柔人工呼吸上氣不接下氣召父杜母深遯石地釋俗收據私産獺爪天齋偷娛湍波頹波網聊五輪八光左右兩點神水消受希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