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囫囵吞棗的意思、囫囵吞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囫囵吞棗的解釋

(1) [swallow a date whole]∶把棗整個兒吞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

(2) [to do a thing without thought;read without understanding]∶比喻做事不加思考,籠統含混

詳細解釋

把棗子整個吞下。多比喻在學習上不作分析、選擇,籠統地加以接受。 元 吳昌齡 《二郎收豬八戒》第一折:“我見你須臾下禮有蹺蹊,我這裡囫圇吞個棗不知酸淡。” 茅盾 《夜讀偶記·理想和現實》:“缺乏辨别力的青年,囫囵吞棗地讀了《紅樓夢》,的确會産生一些不健康的思想情緒。”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囫囵吞棗”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hú lún tūn zǎo,通常用于比喻學習或理解事物時缺乏深入思考和分析,隻是籠統接受。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字面與引申含義

  1. 字面解釋:
    指不加咀嚼,把棗子整個吞下去。其中“囫囵”意為完整、整個兒,“吞”即吞咽。

  2. 引申意義:
    比喻對知識、信息或事物不加分析,生吞活剝地接受,缺乏消化和思考。例如學習中死記硬背、閱讀時不求甚解。

二、成語出處

三、用法與示例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五、啟示與使用場景

該成語常用于批評學習或工作中的膚淺态度,強調深入理解的重要性。例如教育場景中提醒學生避免死記硬背,或工作中分析問題需細緻全面。


如需查看具體出處或擴展故事,可參考《碧岩錄》《湛淵靜語》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囫囵吞棗:詞義

囫囵吞棗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形容人讀書或者學習時不加選擇地一口吞下全部的知識,以緻理解不深入或者缺乏批判性思維。

囫囵吞棗:拆分部首和筆畫

囫 - 囗(固定部首),8劃

囵 - 囗(固定部首),7劃

吞 - 口(活動部首),7劃

棗 - 木(木部),9劃

囫囵吞棗:來源和繁體

《囫囵吞棗》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朱子語類》這本著作中。在繁體字中,囫囵吞棗的寫法是「囫圇吞棗」。

囫囵吞棗: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囫"的寫法是"口"上面有一個"犬"的旁邊加上一個"大";"囵"的寫法是"方"上面加上兩個"人";"吞"的寫法是"犬"加上一個"口"。

囫囵吞棗:例句

他隻是囫囵吞棗地讀了幾頁書,卻沒有理解其中的深意。

囫囵吞棗:組詞

囫囵、吞并、吞噬

囫囵吞棗: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一知半解、淺嘗辄止

反義詞:慢慢品味、全面理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