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召父杜母的意思、召父杜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召父杜母的解釋

指 西漢 召信臣 和 東漢 杜詩 。他們都曾為 南陽 太守,且皆有善政,使人民得以休養生息,安居樂業,故 南陽 人為之語曰:“前有 召 父,後有 杜 母。”見《漢書·循吏傳·召信臣》、《後漢書·杜詩傳》。後因以“召父杜母”。為頌揚地方官政績的套語。《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那時 裴安卿 便是重出世的 召父 ,再生來的 杜母 ,也隻得低頭受縛。” 清 姚鼐 《聞香茝兄擢廣東按察使卻寄二十韻》:“政茲褒 召 杜 ,道必閉 申 韓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召父杜母”是漢語成語,源自兩位漢代南陽太守的政績典故,具體解釋如下:

一、成語釋義

指西漢召信臣與東漢杜詩,兩人先後任南陽太守期間推行仁政,深受百姓愛戴。後人将二者并稱,形成固定表達,用于贊頌地方官員的卓越政績、。

二、曆史人物

  1. 召信臣(召父)
    西漢元帝時任南陽太守,興修水利(如六門堰),推廣農耕技術,制定《均水約束》規範用水,使南陽“郡中莫不耕稼力田”、。
  2. 杜詩(杜母)
    東漢光武帝時任南陽太守,發明水力鼓風冶鐵工具“水排”,提升冶鐵效率;同時整頓吏治、減輕賦稅,百姓稱其“如母育子”、。

三、成語出處

直接源自南陽民諺“前有召父,後有杜母”,最早見于《漢書·循吏傳》和《後漢書·杜詩傳》、。

四、曆史影響

五、現代意義

現多用于書面語或曆史語境,強調官員應以民生為本,如清代姚鼐詩句“政茲褒召杜”即化用此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召父杜母》的意思

《召父杜母》這個詞是指舊時有位父親因為工作或其他原因不得不離家,而母親獨自承擔起照顧子女和家務的責任。這個詞用來描述母親的辛勤和堅強。

拆分部首和筆畫

《召父杜母》的拆分部首是“父”和“母”,其中“父”的部首是“父”,筆畫數為4,而“母”的部首同樣是“父”,筆畫數為5。

來源和繁體

《召父杜母》一詞出自中國的古籍《論語·子路篇》,該詞原文為“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後來的解釋中,将“父”解釋為召喚、召集,将“杜”解釋為離開、遠離,而“母”則是指母親。

在繁體字中,“召”、“父”、“杜”、“母”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根據古文字學的研究,可以了解到一些字在古代的寫法。不過,關于《召父杜母》這個詞的古時候寫法并沒有明确的資料記錄。

例句

1. 她的父親常年在外工作,是一個召父杜母的母親。 2. 她的母親非常了不起,她是一個真正的召父杜母。

組詞

- 召集:指召喚、集合人或事物。 - 杜絕:指阻止、制止。 - 母親:指女性的親生或養育子女的人。

近義詞

- 獨自承擔:指獨立、單獨負責。 - 孤女獨立:指女性孤身一人、獨立自主。

反義詞

- 共同承擔:指多人共同分擔責任。 - 統一合作:指個體合作、相互配合。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