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楞頭青。 老舍 《女店員》第二幕:“我是沒有耐心,楞頭蔥似的!” 老舍 《女店員》第三幕:“有她們管着我這個楞頭蔥,不會出事故。”
“楞頭蔥”是一個漢語成語,讀作léng tóu cōng,其核心含義是形容人愚笨遲鈍、不夠機敏靈活。以下是詳細解釋:
“楞頭蔥”由“楞頭”和“蔥”組成:
常用于描述以下情況:
該成語出自老舍的話劇《女店員》,例如:
“我是沒有耐心,楞頭蔥似的!”(第二幕)
“有她們管着我這個楞頭蔥,不會出事故。”(第三幕)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語境中的用法,可參考老舍作品或權威詞典。
《楞頭蔥》是一個成語,形容人愚笨,頭腦遲鈍,思維不敏捷。常用于戲谑、嘲諷或諷刺他人的愚蠢行為或言論。
《楞頭蔥》的拆分部首為木、竹、艸,總計14個筆畫。
《楞頭蔥》的來源最早可追溯至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小說《喻世明言》中,用來形容故事中一個愚蠢的人物。之後,這個詞逐漸成為了流傳于民間的成語,用以揶揄愚笨的人。
繁體字“楞頭蔥”與簡體字寫法相同,隻是字形有略微區别。
根據古代字典《說文解字》,古時候《楞頭蔥》的寫法為“楞頭鏦”,其中的“鏦”為舊時對“蔥”的另一種寫法。
他剛才說的那些話真是像個楞頭蔥一樣,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說些什麼。
楞頭瓜(形容愚笨的人)
楞頭呆(形容遲鈍的人)
傻瓜
呆子
木頭人
聰明
機智
聰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