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儆省的意思、儆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儆省的解釋

[alert] 使人覺悟;反省

詳細解釋

警誡省悟。 明 李贽 《複焦弱侯書》:“ 丁公 此舉大快人意,大快生平,亦大有功於朝廷矣。從此大有儆省,大有震懼,不敢慢法以自作殃,何可當哉此疏也邪!”《東周列國志》第八二回:“王不知儆省,必有身弑國亡之禍。”《明史·宋纁傳》:“言官極論得失,要使人主動心;縱罪及言官,上意猶有所儆省。”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刑名·詞訟》:“榜其罪,使遠邇所共聞,所以興其儆省之念,知其所惡而勿為。”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儆省”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jǐng xǐng,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儆省”由“儆”(警戒、戒備)和“省”(反省、省察)組成,意為通過警惕和反思引以為戒,避免重複犯錯。


詳細解釋

  1. 詞義核心

    • 儆:強調對外界危險或錯誤的警覺,如“儆戒”“懲一儆百”。
    • 省:指對自身行為的反思與修正,如“反省”“内省”。
      合起來表示“既保持對外界的警惕,又注重自我修正”。
  2. 語境用法

    • 多用于勸誡他人或自我警示,常見于正式文書或曆史典籍。例如:
      • 《明史》提到“上意猶有所儆省”,指君主通過反思有所覺悟。
      • 《元史》中“力行善政,亦冀陛下謹慎修德”強調以儆省推動善政。

例句與出處


“儆省”融合了對外界風險的警覺與對内在行為的反思,是中華文化中“知行合一”思想的體現,常用于強調以史為鑒、自我修正的重要性。

網絡擴展解釋二

《儆省》的意思和拆分

《儆省》(jǐng xǐng)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儆和省兩個字組成。其中,儆(jǐng)是一個獨立的字,而省(xǐng)是一個附帶的字。

《儆省》的部首和筆畫

儆的部首是人字旁,它由人字旁和令部組成,總共有9個筆畫。省的部首是目字旁,它由目字旁和生部組成,總共有4個筆畫。

《儆省》的來源

《儆省》一詞源自《詩經·大雅·儆民》:“惟汝儆民,兄弟君子。”意為提醒人民警惕,使人們留心。它在古代用來警告人們不懈怠、時刻保持警覺。

《儆省》的繁體

繁體字“儆省”為“警省”,拆分為警和省兩個字,拼音分别為jǐng和xǐng。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雖然《儆省》一詞的意思和用法沒有變化,但是其字形可能與現代有所出入。

《儆省》的例句

1. 在國家安全問題上,我們必須時刻保持警醒、儆省。
2. 作為領導者,他時常提醒自己要儆省自己的行為和言辭。

《儆省》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儆慎、儆戒、儆醒、儆惕、儆瞻等。
近義詞:警惕、提醒、警醒、戒備等。
反義詞:放松、疏忽、大意、漫不經心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