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進道若退的意思、進道若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進道若退的解釋

謂前進之道反若後退。《後漢書·張衡傳》:“雖 老氏 曲全,進道若退,然行亦以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進道若退”出自《道德經》第四十一章,字面義指“前進的道路看似在後退”。該成語蘊含道家辯證思想,深層表達事物發展過程中表象與本質的相反相成關系。從漢語構詞角度分析,“進”與“退”構成反義對舉,“若”字揭示現象與本質的錯位關系,形成哲學思辨的張力結構。

其核心内涵包含三個層面:

  1. 辯證運動觀:老子認為“反者道之動”(《道德經》第四十章),事物發展常以反向形态呈現本質進程
  2. 處世智慧:主張“柔弱勝剛強”(《道德經》第三十六章),表面退讓實為積蓄力量
  3. 認知方法論:強調透過現象看本質,如“明道若昧,進道若退”(《道德經》第四十一章)揭示的認知規律

在應用層面,該成語常用于:

權威文獻參考:

  1. 《老子道德經注》(王弼注)中華書局2011年版,第四十一章注疏
  2.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第10卷第356頁
  3. 陳鼓應《老子注譯及評介》商務印書館,2018年修訂版,第241頁哲學解析

網絡擴展解釋

“進道若退”是一個源自道家哲學的成語,其核心含義為看似後退的舉動實則是為了前進。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出處與經典引用

哲學内涵

  1. 辯證思維:道家認為事物發展的規律常與表象相反,暫時的退讓可積蓄力量,如插秧時彎腰看似後退,實則是為了秧苗的成長。
  2. 實踐智慧:唐代布袋和尚的偈語“退步原來是向前”用插秧比喻修道,強調謙卑、自省的重要性。

用法與語境

“進道若退”不僅是一個成語,更是一種蘊含東方智慧的處世哲學。它提醒人們超越表象,理解“退”與“進”的辯證關系,尤其在競争激烈的環境中,適時退讓往往能達成更深遠的進步。

别人正在浏覽...

半刺班幹部被罩邊遼鞭石别出機杼倉倉皇皇參録吃不服瘡痕傳騎打禅釣竿手踧口非貳阜落訃問改玉爟烽詭辭國際歌行步如飛緩役誨盜誨淫胡渰踐德郊禋解寤玦佩良金亂撺撓動撓正内在關系膿團彯狡辟帶劈腳跟譬釋碁布星羅畦封筇枝栖盤其魚器志三桓上舍上鹹五,下登三贳死使性掼氣署任宋斤魯削唐許逃釋銅松為國捐軀危駭莴苣舞綴心地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