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金繩的意思、金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金繩的解釋

(1).黃金或其他金屬制的繩索。(1)用以編連策書。《後漢書·方術傳序》:“然神經怪牒,玉策金繩,關扃于明靈之府,封縢于瑤壇之上者,靡得而闚也。”《南齊書·高帝紀上》:“披金繩而握天鏡,開玉匣而總地維。” 唐 楊炯 《右将軍魏哲神道碑》:“登封告禪,玉牒金繩。”《舊唐書·禮儀志三》:“又造玉策三枚,皆以金繩連編玉簡為之。”(2)用于一般拴束。 唐 韓愈 《石鼓歌》:“金繩鐵索鎖紐壯,古鼎躍水龍騰梭。”

(2).佛經謂 離垢國 用以分别界限的金制繩索。 唐 李白 《春日歸山寄孟浩然》詩:“金繩開覺路,寶筏度迷川。” 王琦 注引《法華經》:“國名 離垢 ,琉璃為地,有八交道,黃金為繩,以界其側。” 明 陳汝元 《金蓮記·證果》:“看金繩寶筏相招,何須慮永劫沉身不可撈。” 清 吳偉業 《贈家園次湖州守五十韻》:“嵐光浮翠黛,塔勢界金繩。”

(3).借指地平線。 唐 劉長卿 《龍門八詠·退公龛》:“閒雲隨錫杖,落日低金繩。” 康有為 《八月十四夜香港觀燈》詩:“空濛海月上金繩,又看秋宵 香港 燈。”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金繩”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主要可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解釋:

1.金屬材質的繩索

2.佛教經典中的象征

3.文學中的隱喻

補充說明

現代語境中,部分資料提到“金繩”可能指代金色塑料繩(如),但此用法缺乏廣泛認可,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以上内容綜合了古籍、佛經及文學作品的引用,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後漢書》《法華經》等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金繩

金繩是一個漢字詞彙,由兩個部首組成——“钅”和“繩”。其中,“钅”是金屬部首,表示與金屬相關的事物;“繩”是糾纏結繩的意思。金繩合起來表示用金屬制成的繩索。

金繩的筆畫數為14畫,其中“钅”部為8畫,“繩”部為6畫。

這個詞來源于古代,古時候人們制作裝飾品、禮物時常常用金屬制成繩索,如金帶、金繩等。金繩寓意富貴、美好。古人往往将金繩挂在身上或佩戴在頭上,以求好運和幸福。

在繁體字中,金繩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代,漢字的形狀和現在有所不同,包括金繩這個詞的寫法也有所差異。古時候的寫法中,“钅”部字形呈現為一個小方塊,上方帶有一點,表示金屬的光澤;“繩”部字形由兩個“纟”組成,表示貫穿、連結之意。

以下是金繩的例句:

1. 他脖子上系着一根金繩,顯得格外奢華。

2. 我把金繩穿在我的手腕上,這是我祖父留下的傳家之寶。

3. 那位老人從兜裡掏出一個金繩,捆起了一大束的鑰匙。

一些與金繩相關的詞彙和短語:

1. 金帶:由金屬制成的帶子。

2. 金鍊:由金屬制成的鍊子。

3. 細繩:細小的繩索。

4. 匕首:一種短而尖的刀具,常常用金繩綁在一起。

金繩的近義詞:

1. 金索:可代指金屬制成的繩索。

2. 金鍊:也可以表示金屬制成的鍊子。

金繩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