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嘴花舌的意思、花嘴花舌的詳細解釋
花嘴花舌的解釋
謂花言巧語,能說會道。《石點頭·瞿鳳奴情愆死蓋》:“那 鳳奴 年已一十五歲,已解人事,見 孫三郎 花嘴花舌,説着渾話。”亦作“ 花嘴利舌 ”、“ 花嘴騙舌 ”。《西湖二集·認回祿東嶽帝種須》:“欺世盜名,花嘴利舌,後來僥倖中了進士。”《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四:“那尼姑也是個花嘴騙舌之人,平素隻貪些風月,庵裡收拾下兩個後生徒弟,多是通同與他做些不伶俐勾當的。”
詞語分解
- 花嘴的解釋 花言巧語的嘴。《醒世恒言·賣油郎獨占花魁》:“這都是 劉四媽 這個花嘴,哄我落坑堕塹,緻有今日!”《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四:“元來那 王尼 有一身奢遮本事,第一件一張花嘴,數黃道白,指東話西,專一在官宦
- 舌的解釋 舌 é 人或動物嘴裡辨别滋味、幫助咀嚼和發音的器官:舌頭。舌耕(a.指讀書勤奮;b.舊時學者授徒,依口說謀生,好像農夫耕田得粟)。唇槍舌劍。 語言辯論的代稱:舌戰(激烈議論)。 像舌頭的東西:帽舌。火
網絡擴展解釋
“花嘴花舌”是一個漢語成語,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 拼音:huā zuǐ huā shé
- 含義:形容人善于用花言巧語、能說會道,通常帶有貶義,指言語虛僞不實或油滑讨巧。
二、結構與用法
- 結構特點:并列式成語,由“花嘴”和“花舌”兩部分組成,通過重複“花”字強調言語的浮誇性。
- 語境示例:
- 《石點頭·瞿鳳奴情愆死蓋》:“見孫三郎花嘴花舌,說着渾話。”
- 現代用法:多用于批評他人用甜言蜜語欺騙或讨好,如“他整日花嘴花舌,沒人敢信他的話”。
三、近義與相關表達
- 近義詞:花言巧語、油嘴滑舌、巧舌如簧
- 變體形式:“花嘴利舌”“花嘴騙舌”(見《西湖二集》《初刻拍案驚奇》等古籍)。
四、補充說明
- 語源考據:最早見于明代文學作品,反映古代對語言虛僞行為的批判态度。
- 現代適用性:多用于口語或文學描寫,需結合語境判斷是否含貶義,如親友間調侃可能弱化負面色彩。
如需更詳細古籍例證或方言變體,可參考《漢典》或《西湖二集》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花嘴花舌
花嘴花舌是一個成語,形容人說話花言巧語、善于讨好他人的樣子。通常用來形容言辭巧妙、善于講笑話的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
花嘴花舌的拆分部首是花(艹字頭)和口(口字旁),共有13個筆畫。
來源
花嘴花舌這個詞源自古代文人。在古代,有些文人喜歡修辭華麗、言辭恭維的風格,因此他們被别人稱為“花嘴花舌”。後來,這個詞也用來形容善于言辭的人。
繁體
繁體字的表示為「花嘴花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的花嘴花舌可以寫成「華嘴華舌」。
例句
他總是花嘴花舌地說話,讓人很喜歡和他交流。
組詞
善口花言、花言巧語、說嘴讨好。
近義詞
梅花嘴、出口成章。
反義詞
直言不諱、鐵口直言。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