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對揖的意思、對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對揖的解釋

互相拱手緻禮。《後漢書·百官志三》“侍郎三十六人” 劉昭 注引 蔡質 《漢儀》:“郎見左右丞,對揖無敬,稱曰左右君。”《北堂書鈔》卷六十引《漢官儀》:“尚書郎握蘭含香,趍走丹墀奏事,黃門郎與對揖。”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對揖”是古代中國的一種禮儀行為,指兩人相對站立,互相拱手行禮,表達尊重和友好。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對揖”由“對”(相對)和“揖”(拱手禮)組成,字面含義為互相拱手緻禮。其動作表現為雙手抱拳于胸前,身體微躬,常用于正式場合。

二、行為特點

  1. 雙向互動:需兩人同時行禮,體現平等與互敬。
  2. 禮儀規範:動作幅度和姿勢有固定要求,如《漢儀》記載“郎見左右丞,對揖無敬”,顯示其規範性。
  3. 適用場景:多用于官員會晤、慶典儀式等莊重場合,如漢代尚書郎與黃門郎在奏事時需對揖。

三、曆史淵源 該禮儀可追溯至漢代,文獻如《後漢書》《北堂書鈔》均有記載,常用于官場或文人交往中,是古代社交禮儀的重要組成部分。

四、文化意義 對揖不僅是禮節動作,更蘊含“禮尚往來”“以和為貴”的傳統文化觀念,反映了古代社會對人際和諧的重視。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案例,可參考《漢官儀》《後漢書》等古籍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二

對揖(duì yī)是一種中國傳統禮節動作,用于表示尊敬和敬意。它由兩部分組成,「對」和「揖」,下面我們分别來拆解一下。 「對」字的部首是「寸」,共三畫。它表示兩個人相對或面對面。這個字在形狀上也像兩個人站在一起的樣子。 「揖」字的部首是「手」,共十畫。它表示一種手勢,右手掌心向上,對準左肩膀,向外輕輕拱起,并微微彎腰示意。這個手勢代表虔誠和恭敬。 對揖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當時人們用這種動作來向長輩、貴族或官員示意尊敬。在古代文獻中,對揖的寫法稍有不同,例如在《禮記·曲禮上》中,揖字的上半部分寫作「㐄」,下半部分寫作「寽」。 在繁體字中,對揖的寫法并沒有太大變化,依然保持着「對」和「揖」兩個字的形狀和結構。 以下是一些對揖的例句: 1. 小明對着老師揖了一揖,表示對老師的尊敬。 2. 在傳統婚禮上,新娘和新郎會向雙方父母深深地對揖表示感恩和敬意。 其他和對揖相關的詞語包括「鞠躬」、「行禮」等。它們都是傳統的表達尊敬和敬意的方式。 希望以上這些信息能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向我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