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絶的意思、獨絶的詳細解釋
獨絶的解釋
獨一無二;無與倫比。
詳細解釋
獨一無二;無與倫比。《南史·謝靈運傳》:“ 靈運 詩書皆兼獨絶,每文竟,手自寫之, 文帝 稱為二寶。”《法苑珠林》卷九六:“﹝ 姚明解 ﹞工書翰,善丹青,至于鼓琴亦當時獨絶。”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八:“詩畫兼工者,惟 文 沉 二公。而筆情超脫,則 沉 為獨絶。” 魯迅 《漢文學史綱要》第四篇:“﹝《九辯》﹞雖馳神逞想不如《離騷》,而凄怨之情實為獨絶。”
詞語分解
- 獨的解釋 獨 (獨) ú 單一,隻有一個:獨唱。獨立。獨霸。 * 。獨創。獨特。獨辟蹊徑(喻獨創新風格或新方法)。獨具慧眼(形容眼光敏銳,見解高超)。 老而無子:鳏寡孤獨。 難道,豈:“君獨不見夫趣(趨)市者乎?
- 絶的解釋 絶 é 見“絕”。 筆畫數:; 部首:糹;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獨絶”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dú jué,其核心含義是獨一無二、絕無僅有,常用于形容事物或人的特質具有無可比拟的獨特性。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獨一無二:指某事物或人在同類中具有唯一性,無法被替代或超越。例如吳均《與朱元思書》中“奇山異水,天下獨絶”,即強調富春江山水景色的獨特。
- 絕無僅有:強調罕見程度,如《法苑珠林》提到姚明解“鼓琴亦當時獨絶”,凸顯其琴藝的罕見造詣。
2.文學與曆史用例
- 古籍引用:
- 《南史·謝靈運傳》稱謝靈運的詩書“皆兼獨絶”,被文帝譽為“二寶”。
- 魯迅在《漢文學史綱要》中評價《九辯》“凄怨之情實為獨絶”,突出其情感表達的獨特性。
- 經典名句:吳均《與朱元思書》的“天下獨絶”成為後世引用典範,形容自然景觀的卓絕。
3.現代用法與擴展
- 適用範圍:可用于贊美藝術、才能、風景等領域的獨特成就,如“獨絶的技藝”“獨絶的山水”。
- 情感色彩:帶有褒義,強調贊歎與欽佩。
4.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無與倫比、冠絕一時、卓爾不群。
- 反義詞:平庸無奇、屢見不鮮。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體作品中的用法,可參考《與朱元思書》《南史》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獨絶(dú jué)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獨一無二、獨特獨斷、孤單絕絕的意思。它的拆分部首是犬(quǎn)和彳(chì),它的筆畫數目為10畫。獨絶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的繁體字寫法是獨絕。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獨絶的古代寫法可能是“獨絕”。獨絶這個詞在古代的使用頻率不高,但是在現代漢語中得到廣泛運用。
以下是一些關于獨絶的例句:
1. 他的才華使他在音樂界獨絶一席。
2. 她的美麗和智慧使她成為這個城市獨絶的存在。
獨絶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成新詞,例如:獨絶的才華、獨絶的風景、獨絶的成就等等。獨絶的近義詞包括獨特、獨一無二、獨具匠心等。而與獨絶相反的詞語可以是平凡、普通、普遍等。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我将很樂意為您解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