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共名的意思、大共名的詳細解釋
大共名的解釋
《荀子》中的邏輯術語。指反映普遍性最高的類的概念。如“物”這一概念即大共名。《荀子·正名》:“物也者,大共名也。推而共之,共則有共,至於無共然後止。” 楊倞 注:“起於總謂之物,散為萬名。是異名者本生於别同名者也。”
詞語分解
- 大的解釋 大 à 指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大廳。大政。大氣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指大小的對比:這間房有那間兩個大。 規模廣,程度深,性質重要:大局。大衆
- 共名的解釋 一類事物共有的名稱。相當于類概念中的屬概念。與“别名”相對。如“動物”是共名。“馬”是别名。《荀子·正名》:“故萬物雖衆,有時而欲徧舉之,故謂之物。物也者,大共名也……鳥獸也者,大别名也。” 清 俞
網絡擴展解釋
“大共名”是中國古代哲學中的一個邏輯術語,源自《荀子·正名篇》,主要用于描述概念分類中的最高層級。以下是詳細解釋:
-
定義與核心含義
“大共名”指代普遍性最高的類概念,即能涵蓋一切事物的總稱。例如“物”這一概念,是所有具體事物的共同名稱,無論其差異如何,皆可歸于“物”這一範疇。
-
哲學背景與原文引用
荀子提出:“物也者,大共名也。推而共之,共則有共,至于無共然後止。”意為通過不斷概括事物的共性,最終達到無法再進一步抽象的終極概念(如“物”),此時即為“大共名”。
-
邏輯學意義
這一概念體現了古代中國對邏輯分類的思考:從具體到抽象,通過歸納形成層級概念體系。楊倞注解進一步說明,“大共名”是總稱,而具體事物則是其分化後的“萬名”。
-
應用與示例
在語言和邏輯中,“大共名”類似于現代術語中的“範疇”或“上位概念”。例如“生物”“物質”等廣泛概念均可視為“大共名”的延伸。
-
與“别名”的對比
荀子體系中,“大共名”與“别名”相對,後者指代具體事物的專有名稱(如“馬”“樹”),而前者則是統攝所有别名的最高類概念。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大共名這個詞的意思是指某種集體所有權或共有經濟制度下的産權形式。拆分部首為大和共,部首大表示大的概念,共表示共有或共同的意思。它的筆畫數為8個。這個詞來源于中國的傳統社會制度,是指土地、房屋等財産不屬于個體所有,而是由全體成員共同擁有和使用的一種模式。
大共名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大共名」。古時候,大共名的漢字寫法并非固定,因為在社會發展和演變過程中,對于這種共有制度的認知和書寫方式也在改變。所以,我們可以在不同的古代文獻中看到不同的寫法和變體。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我們村莊的土地屬于大共名制度,每戶農戶共同耕種。
2. 這座公園是大共名的,市民都可以自由進入。
一些相關的組詞有共享、共有、共同等,它們與大共名都有共同擁有或分享的意思。
近義詞可以是集體所有、集體經濟、公有制等,它們的概念與大共名相似,但可能有一些微小的差别。
反義詞可能是個人所有、私有制、個體經濟等,它們與大共名相對立,表示個人獨自擁有和控制財産的情況。
希望這些信息能對你有所幫助!如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咨詢。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