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帝王用于罷免大臣的冊書。 明 徐師曾 《文體明辨·冊》:“古代冊書,施之臣下而已……十一曰免冊,罷免大臣用之。”
“免冊”一詞有兩種不同的解釋,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
曆史術語(古代用法)
指古代帝王用于罷免大臣的正式冊書。這一含義源于明代徐師曾的《文體明辨·冊》,屬于官方文書制度中的一種,用于記錄罷黜官員的正式命令。例如:“十一曰免冊,罷免大臣用之。”
現代成語(引申用法)
由“免”和“冊”組成,字面意為“免除登記/注冊”。現代語境中可形容簡化流程、無需繁瑣手續的情況。例如:“學生活動免冊入場”“政策允許創業者免冊辦理執照”。但需注意,此用法未見于權威古籍,可能是現代引申或誤用。
辨析建議:
若有具體上下文,可進一步分析詞義傾向。
免冊是指免除登記或證明手續的意思。在某些特定情況下,可以不需要進行相應的注冊或證明。
免冊的拆分部首是免(門)和冊(冊),免的拆分筆畫為3畫,冊的拆分筆畫為5畫。
免冊的來源是從古代漢字演變而來。在古代,人們通常需要進行各種登記或證明手續,以便于管理和确認身份。而在特殊情況下,一些人或物可以被豁免這些手續,從而衍生出了“免冊”的概念。
免冊的繁體字為「免冊」。
在古時候,免冊的寫法可能會略有不同。根據不同的曆史時期和書法風格,免冊的字形有時會稍微有些差異。
1. 由于特殊情況,他被免除了登記免冊的手續。
2. 這個國家為老年人提供了免冊的養老金政策。
3. 在這個政策下,失業者可以免冊領取一定的生活救濟。
1. 免注冊:不需要進行注冊的過程。
2. 免證明:不需要提供相關證明文件。
3. 免手續:不需要進行相關手續。
1. 豁免:免除、不需要承擔或遵守。
2. 免繳:不需要支付。
3. 免除:不需要負擔或遭受。
1. 登記:進行注冊或記錄。
2. 證明:提供相關證明文件。
3. 手續:進行必要的程式或手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