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杪節的意思、杪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杪節的解釋

節侯之末。 南朝 宋 謝靈運 《歸途賦》:“時旻秋之杪節,天既高而物衰。”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杪節”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分析理解:

一、基本詞義

  1. 本義延伸
    “杪”原指樹枝的細梢(),後引申為時間或季節的末尾,如“歲杪”(年末)、“秋杪”(秋末)。
    “節”在此指節候、時令,因此“杪節”整體表示節候的末尾階段,常用于描述四季更替的尾聲,如秋季末尾。

  2. 具體釋義
    根據文獻記載,“杪節”指“節侯之末”,即某一季節或時令的結束時期。例如南朝謝靈運《歸途賦》中“時旻秋之杪節”,意為“正值秋季的末尾”。

二、出處與用例

三、現代使用情況

“杪節”屬于古漢語詞彙,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僅在特定文學或曆史語境中出現。如需表達類似含義,更常用“季末”“末尾”等通俗詞彙。

如需進一步驗證“杪”的釋義,可參考權威字典如《漢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杪節的意思

杪節是一個古漢語詞彙,指的是太陽落山的時候,即傍晚或黃昏的時刻。

拆分部首和筆畫

杪節的部首是木,總共有9個筆畫。

來源

杪節最早見于《楚辭·招魂》:“基采既同往,杪節不異回。”這裡的“杪節”指的是時光的流轉和往事的回憶。

繁體

杪節 (ㄇㄠˇ ㄐㄧㄝ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杪節的寫法是略有不同的,通常寫作“杳節”或“杳陌”,但意思相同。

例句

1. 日落西山,杪節将至。

2. 黃昏時分,大街上行人漸少,杪節臨近。

組詞

杳杪(形容極遠的地方)

杳無音信(形容人失去音訊或消息久未露面)

近義詞

黃昏、傍晚、晚霞

反義詞

拂曉、清晨、早晨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