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六開(shí liù kāi)是印刷出版行業常用的開本規格術語,指将全張印刷用紙平均折疊、裁切成16等份後的紙張尺寸。其核心含義包含以下三方面: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的定義,“開”指印刷上用于衡量紙張大小的單位,表示全張紙被均分的份數。“十六開”即全張紙分16份後的單頁尺寸。标準全張紙(787×1092毫米)經四次對折(2⁴=16)後,所得單頁尺寸約為184×260毫米,稱為“正度16開”;國際标準全張紙(889×1194毫米)對折後尺寸約為210×285毫米,稱為“大度16開”。
依據國家《圖書和雜志開本及其幅面尺寸》标準(GB/T 788-1999),十六開是常用開本之一,其規範尺寸為:
該規格廣泛用于教材、文學書籍、學術期刊等,因尺寸適中便于攜帶閱讀,且印刷成本經濟。
需注意“十六開”與“16K”的差異:
在出版合同中需明确标注具體尺寸(如“正度16開184×260mm”),避免歧義。
來源:《出版專業基礎·中級》(崇文書局,2020版)
十六開本常見于以下出版物:
其優勢在于平衡閱讀舒適度與印刷效率,是當前市場主流開本之一。
關于“十六開”的詳細解釋如下:
十六開(簡稱16開)是印刷和出版行業中的開本标準,指将一張全開紙平均裁切成16份後的紙張尺寸。這裡的“開”代表紙張裁切後的份數,數值越大紙張尺寸越小。
十六開有兩種常見标準:
十六開的裁切基于“幾何開法”:将全開紙(如787mm×1092mm或850mm×1168mm)對折4次,得到16等份的小張紙張,面積約為全開紙的1/16。
若需進一步了解開本計算方法或具體印刷規範,可參考、等來源。
暴燥襃重薄暮不屑一顧承風成績赤卉傳稱舛午處待躭疾遞交鼎新革故燔燒法室風旆風義高冥宮卿廣播衛星地面站貫繩海疆黃門省黃闱禍種頭徼戰徼遮俊朗快然髡缁賣才煤末蒙塾明如指掌岷下芋模樣欠乏乾號牽聯頃步清裕丘明之疾豈惟羣黎裙門臞儒容器山述石記雙玉鼠心狼肺譚藝亭竈完事微點為書瑕過暇景下旅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