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十六開”的詳細解釋如下:
十六開(簡稱16開)是印刷和出版行業中的開本标準,指将一張全開紙平均裁切成16份後的紙張尺寸。這裡的“開”代表紙張裁切後的份數,數值越大紙張尺寸越小。
十六開有兩種常見标準:
十六開的裁切基于“幾何開法”:将全開紙(如787mm×1092mm或850mm×1168mm)對折4次,得到16等份的小張紙張,面積約為全開紙的1/16。
若需進一步了解開本計算方法或具體印刷規範,可參考、等來源。
《十六開》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書刊的開本規格之一。它表示一種較小的紙張尺寸和頁數。
《十六開》的部首是“十”,總共有2個筆畫。
《十六開》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紙張的規格和制作方式。字面上解釋為一張紙分成十六份。在古代制作書籍時,用十六開的規格可以減少紙張的浪費,同時使得書籍尺寸較小,方便攜帶和保存。
《十六開》的繁體字為「十六開」。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十六開》的古代寫法可能跟現代稍有差異,但基本意思和書寫風格相同。
1. 這本書是十六開裝訂的,非常方便攜帶。
2. 我喜歡讀十六開的書,因為它們字體較小,眼睛不容易疲勞。
1. 八開:一種書刊開本規格,比十六開尺寸稍大。
2. 三十二開:比十六開尺寸更小的一種書刊開本規格。
3. 開本:指書籍的尺寸和裝訂方式。
1. 宮開:一種書刊開本規格,比十六開尺寸稍大。
2. 大開:比十六開尺寸更大的一種書刊開本規格。
3. 中開:介于十六開和大開之間的一種書刊開本規格。
1. 大開:比十六開尺寸更大的一種書刊開本規格。
2. 小開:比十六開尺寸更小的一種書刊開本規格。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