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臞儒的意思、臞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臞儒的解釋

清瘦的儒者。含有隱居不仕之意。語本《漢書·司馬相如傳下》:“ 相如 以為列僊之儒居山澤間,形容甚臞,此非帝王之僊意也。” 宋 蘇轼 《雪後劉景文左藏和順闍黎詩見贈次韻答之》:“載酒邀詩将,臞儒不是仙。” 金 元好問 《寄劉光甫》詩:“山澤臞儒亦自豪,塵埃俗吏豈勝勞。” 明 楊慎 《二伯論下》:“然則 公羊 不出戶之臞儒也,其習鄙,其言戇,故曰: 公羊 偏辭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臞儒”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基本釋義
    “臞儒”指清瘦的儒者,常含隱居不仕的意味。其中,“臞”(qú)意為瘦弱、少肉(),而“儒”指學者或讀書人。該詞常用來形容淡泊名利、遠離世俗的文人形象。

  2. 詞源與典故
    語出《漢書·司馬相如傳》:“列仙之儒居山澤間,形容甚臞”,原指修仙者隱居山野的清瘦形态()。後世如宋代蘇轼、陸遊等文人沿用此詞,如蘇轼詩句“臞儒不是仙”,金代元好問“山澤臞儒亦自豪”等,均賦予其隱逸高潔的意涵()。

  3. 近義與關聯詞

    • 癯儒:與“臞儒”同義,如陸遊“宦遊依舊是癯儒”()。
    • 山澤臞儒:強調隱居山林的清貧學者形象。
  4. 現代使用
    該詞已不常見于現代漢語,多見于古典文學研究或引用古籍時,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隱逸、清廉的象征意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臞儒

臞儒(qú rú)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其中,臞是由“衣”和“句”兩個部首組成,衣表示與衣服相關的事物,句表示與話語相關的東西;儒則由“人”和“兒”兩個部首構成,人表示人類,兒表示兒子。所以,臞儒的意思可以理解為“衣服的話語”或“穿衣打扮的人”。這個詞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服飾品味和品質。

來源方面,臞儒這個詞最早出現在《世說新語·風采》一書中,用來形容一個人的打扮和儀容。在當時,它的用法主要是貶義的,用以嘲諷那些華而不實的人。

在繁體字中,臞儒的寫法為藪儒。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寫法有所不同,臞在古代寫法中是由“衣”和“犬”兩個部首構成,表示穿着。
儒的古代寫法為:壬 + 兒 + 召,壬表示人名的姓氏。

下面是一些關于臞儒的例句:
他的衣着品味無疑是臞儒中的佼佼者。
那些隻關注外表的人往往隻是一些臞儒之徒。

與臞儒相關的組詞有:
臞狀(形容一個人的打扮)
臞麻(形容一個人的穿着)
臞褐(形容一個人穿着居家式的衣物)

與臞儒近義詞有:
衣冠楚楚的人、衣着光鮮的人、衣着講究的人

與臞儒反義詞有:
邋遢的人、衣衫褴褛的人、不修邊幅的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