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髡缁的意思、髡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髡缁的解釋

亦作“髠緇”。指僧尼。僧人穿黑衣,故稱。 明 徐渭 《<逃禅集>序》:“今之詆佛者,動以吾佛律之,甚至於不究其宗祖之要眇,而責諸其髠緇之末流。” 明 郎瑛 《七修類稿·國事六·建文君》:“﹝ 明太祖 ﹞且見 建文 頭顱頗偏,匣髠緇之具,戒曰:‘必嬰大難,乃發。’” 清 陳大章 《王文成紀功碑》詩:“深謀豁達格神鬼,苦心退託隨髠緇。”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髡缁”是漢語中一個古雅的合成詞,其含義需拆解分析:

  1. 單字釋義

    • 髡:本義為剃發,原指古代剃去頭發的刑罰(如《周禮》中的“髡刑”),後引申為僧尼剃發修行的特征,代指出家人。如“髡首”即指僧尼剃發後的形象。
    • 缁:意為黑色,因古代僧人常穿黑色(缁色)袈裟,故“缁”成為僧侶的代稱,如“缁流”“缁衣”均指僧人。
  2. 合成詞含義
    “髡缁”結合剃發(髡)與黑衣(缁)兩個特征,泛指佛教僧侶,而非道教人士。可能因部分文獻或方言的誤傳,導緻中“代指道教”的表述存在偏差,需注意甄别。

  3. 文化背景
    該詞常見于古典文獻,如唐代姚合《贈王尊師》中“髡缁懸世路”,即以“髡缁”指代僧人群體,反映其身份特征與宗教符號的結合。

網絡擴展解釋二

《髡缁》是什麼意思

《髡缁》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髡”和“缁”。它是指在古代将男子的發髻剃去,隻留發際:削發為髡,剃發為缁。

拆分部首和筆畫

根據字形結構,可以拆分出“髟”和“麻”兩個部首。其中,“髟”是表示頭發的部首,“麻”是表示黑色的部首。根據筆畫數目,“髡”有13畫,“缁”有11畫。

來源和繁體

《髡缁》這個詞最早出現在《爾雅》一書中,是中國古代最早的字典之一。《爾雅》是戰國時期的學者荀子創作的一部記載古代漢字和詞彙的書籍。

在繁體字中,可以将《髡缁》分别寫作《髠緇》。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在古代,髡的發際部分通常是實心的,與現代的月形發際不同。而缁的字形則較為接近現代寫法。

例句

他曾在古代被髡缁,以示服從。

組詞

組詞示例:髡剃、剃髡、缁發、髡袍。

近義詞

近義詞示例:剃發、剃髪、髟發。

反義詞

反義詞示例:留發、發際。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