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閑的時光。 唐太宗 《臨層台賦》:“惟萬幾之暇景,屏千慮於巖廊。” 唐 王勃 《采蓮賦》:“頃乘暇景,歷覩衆製。” 唐玄宗 《春晚宴兩相及禮官麗正殿》詩:“冕旒多暇景,詩酒會春風。”
“暇景”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xiá jǐng,其核心含義指空閑的時光,常與安逸的環境或心境相關聯。以下是詳細解析:
文學表達
多見于古典詩文,如唐代王勃《采蓮賦》中“頃乘暇景,曆睹衆制”,描述乘空閑時光欣賞自然與人文之美。
唐太宗《臨層台賦》亦用“惟萬幾之暇景”表達政務之餘的閑暇。
現代引申
可泛指現代生活中工作之餘的放松時刻,例如:“周末的暇景,他常去郊外徒步。”
“暇景”不僅指時間上的空閑,更強調在閑暇中身心放松、感受美好的狀态,具有古典雅韻,適用于文學創作或描述恬淡生活場景。
暇景,是由兩個部首組成的漢字,分别是日和木。它的總筆畫數是9畫。
暇景的字形源于古代。它的字義是空閑的景色,指的是人們暫時不需要忙于工作或其他事務,可以靜下心來欣賞四周景色的時刻。
在繁體字中,暇景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暇景的古時寫法可以是“”,其中“”是古代的一種字體風格。
1. 在周末的暇景中,我喜歡去公園散步。
2. 他找到了一份工作後,終于有了自己放松的暇景。
- 暇日(空閑的日子)
- 暇間(空閑時間)
- 閑暇(空閑的時候)
閑適、悠閑、安逸、慵懶
忙碌、繁忙、緊張、勞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