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laughter] 殘忍地殺害
慘殺無辜
(1).嚴酷。 唐 杜牧 《罪言》:“ 并州 ,力足以并吞也。 幽州 ,幽陰慘殺也。”《朱子語類》卷六八:“利物足以和義,此句最難看。 老蘇 論此,謂慘殺為義,必以利和之。”
(2).殘酷殺害。 郭沫若 《請看今日之蔣6*介6*石》:“他的總司令部就是反革命的大本營,就是慘殺民衆的大屠場。”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慘殺漢語 快速查詢。
慘殺(cǎn shā)指以極其殘忍、暴虐的手段殺害他人,強調殺害過程的冷酷無情和被害者遭受的巨大痛苦。該詞在漢語中屬于書面語,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多用于描述惡性暴力事件或曆史暴行。
基本釋義
指用極端殘酷的方式剝奪他人生命,如虐殺、屠殺等,隱含手段兇殘、場面血腥之意。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122頁。
單字拆解
來源:《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第7卷,第103頁。
典型用例
多用于描述戰争罪行、恐怖襲擊或重大刑案,例如:“日軍南京大屠殺中慘殺三十萬平民”“恐怖分子慘殺人質”。
來源:《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年,第125頁。
近義詞對比
來源:《現代漢語同義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5年,第78頁。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32條将“情節惡劣的殺人”列為重罪,司法實踐中“手段特别殘忍”的殺人行為可適用死刑,與“慘殺”的語義高度關聯。
來源:《刑法條文理解與司法適用》法律出版社,2021年,第415頁。
“慘殺”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含義:
嚴酷(古代用法)
該含義源自唐代文獻,例如杜牧在《罪言》中描述幽州“幽陰慘殺”,指環境或氛圍的嚴酷性。
殘酷殺害(現代常用義)
指以殘忍手段殺害,多用于描述暴力事件或曆史慘案。例如郭沫若在《請看今日之蔣介石》中控訴其“慘殺民衆”。
曆史事件
如“西安事變”中孫銘九殺害王以哲後,被稱為“犯上作亂的罪犯”,相關記載用“慘殺”強調行為的殘暴性。
社會批判
常用于揭露暴行,如“慘殺無辜”“橫遭慘殺”等表述,體現對非人道行為的譴責。
建議進一步查閱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了解更詳盡的語義發展脈絡。
暧态按試白麻紙邊藩并翼草棉钗分長街出後觸熱撮哄淡飯倒置钿合典義低貨陡峻樊川翁分番封底拂綽府守供贍貫綜含吐函箱陣合不着橫事火伍叫菜加油加醋寄币接對浄瓶鲸飲久後俊秀闿徹款洽枯萍飉飉買舟牦纓鳴贊難于上天嫖宿勸善懲惡燃鼎仁策濇濇折步設洗石田耍盤子水态騰奏通領同學究外手溫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