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凋零的浮萍。 宋 蘇轼 《次韻子由送家退翁知懷安軍》:“西南正春早,廢沼黏枯萍。” 宋 範成大 《次韻慶充避暑水西寺》:“新漲忽勇退,籬落粘枯萍。”
“枯萍”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指凋零的浮萍,常見于古典詩詞中描寫自然景象。例如:
作為成語使用時,比喻人或事物失去生機、變得無足輕重:
注:該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更多見于文學性表達或古籍引用。若需具體詩句出處或擴展用法,可參考《蘇轼詩集》《範石湖集》等文獻。
《枯萍》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枯落的萍蓬。它比喻失去生機或者離群落單的人或事物。
《枯萍》由兩個部首組成:木和艸。它的總筆畫數為10畫。
《枯萍》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學作品,如《紅樓夢》中有“枯萍”的描寫。在繁體字裡,它的寫法為「枯萍」。
據了解,古時候的寫法較為繁複,有時在某些文字的上方或下方會标注折筆符號,以表示某個音節。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構成「枯萍」的部分可能會有一些變化。
1. 這片湖面上漂浮着幾片枯萍,顯得格外凄涼。
2. 他孤獨地漂泊在城市中,如同一片枯萍。
3. 父母去世後,他成了一片枯萍,沒有了立足之地。
枯葉、萍水相逢、枯柳、萍蹤、萍水相逢、枯榻、搖萍、萍漂、萍蹤浪迹
凋零、枯敗、憔悴、頹廢
鮮活、蓬勃、興盛、欣欣向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