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白麻紙的意思、白麻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白麻紙的解釋

用苘麻制造的紙。 唐 制,由翰林學士起草的凡赦書、德音、立後、建儲、大誅讨及拜免将相等诏書都用白麻紙。因以指重要的诏書。 唐 白居易 《杜陵叟》詩:“白麻紙上書德音,京畿盡放今年稅。” 宋 葉夢得 《石林燕語》卷三:“學士制不自中書出,故獨用白麻紙而已。” 瞿蛻園 《曆代職官簡釋·翰林學士》:“凡詔書皆用黃麻紙,概由中書省頒布,惟翰林學士所撰以上各種詔書則用白麻紙。”亦省稱“ 白麻 ”。 唐 元稹 《酬樂天東南行詩一百韻》:“白麻雲色膩,墨詔電光粗。”《新唐書·百官志一》:“凡拜免将相,號令征伐,皆用白麻。” 宋 張孝祥 《浣溪沙·劉恭父席上》詞:“萬旅雲屯看整暇,十眉環坐卻娉婷。白麻早晚下天庭。” 清 錢謙益 《六月廿七日舟發潞河書事感懷寄中朝諸君子》詩之二:“紫閣虛傳聞禁漏,白麻遽欲下 延英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白麻紙是中國古代以麻類纖維為主要原料制成的白色紙張,因質地堅韌、色澤素白而得名。其制作工藝可追溯至東漢時期,興盛于唐宋,是古代高級文書用紙的代表之一。

一、原料與工藝特性

白麻紙選用大麻、苎麻等韌皮纖維為原料,經過浸泡、蒸煮、舂搗、抄造等工序制成。唐代《天工開物·殺青》記載“凡紙質用楮樹皮與桑穰、芙蓉膜等諸物者為皮紙,用麻者為麻紙”,說明麻紙因纖維長、拉力強,適宜書寫重要文獻。宋人米芾在《書史》中評價其“瑩淨如一”“受墨柔順”,體現了白麻紙的細膩質地與優良書寫性能。

二、曆史應用場景

  1. 唐代官方文書:《舊唐書·職官志》載“凡赦書、德音、立後、建儲……皆用白麻紙”,作為頒布重要政令的專用載體
  2. 佛教典籍傳抄:敦煌遺書中《妙法蓮華經》等寫本多采用白麻紙,印證其在宗教文獻保存中的重要地位
  3. 書畫創作載體:故宮博物院藏唐代韓滉《五牛圖》即用白麻紙繪制,展現其作為藝術媒介的耐久特性

三、文化象征意義

白麻紙的白色在傳統文化中象征純潔與莊重,《唐六典》明确将白麻紙列為“天子诏敕用紙”,使其成為皇權威儀的物化象征。明代《格古要論》稱其“色白而瑩,可傳千載”,賦予其承載文明傳承的特殊意涵。

網絡擴展解釋

“白麻紙”是一個具有曆史和文化内涵的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定義

白麻紙是一種以苘麻纖維為原料制成的紙張,質地堅韌,顔色偏白,常用于書寫或繪畫。唐代起,它被賦予特殊政治意義,成為重要诏書的專用材料。

二、曆史用途

在唐代制度中,白麻紙專用于翰林學士起草的重大诏書,包括:

  1. 赦免文書(赦書、德音);
  2. 冊立皇後、太子(立後、建儲);
  3. 重大軍事決策(大誅讨);
  4. 高級官員任免(拜免将相)。

與之相對的黃麻紙則用于普通制敕文書,體現等級差異。

三、結構與特點

四、文學與引申意義

唐代詩人白居易在《杜陵叟》中寫道:“白麻紙上書德音”,直接反映其作為诏書載體的功能。宋代葉夢得《石林燕語》也提及“獨用白麻紙”的規制。

白麻紙既是古代造紙工藝的産物,也是唐代政治文書制度的象征,兼具實用功能與文化隱喻。

别人正在浏覽...

安居拔萃出群薄裝卑促筆杆兒逼攻逞伎崇信底薪兒女花販人官撰國子祭酒涵灌汗袷怳悸華首焄羶火蓼甲馬營假善人介吝節序節用愛民景初曆驚代精确度舉假酷償練才寥漠蘆雪牤牛茅蒲密銜仆漏惸鳏豈有是理睿奬三茅君傷酒食櫑拾人涕唾十三科石韋水簾洞數奇不遇四稍檀心條會偷佞枉矯過激桅燈委伏武誡縣父母相受仙化遐緒寫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