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亦作“ 浄缾 ”。即浄水瓶。《釋氏要覽》卷中:“浄瓶,梵語軍遲,此雲瓶,常貯水,隨身用以浄手。” 唐 李華 《東都聖善寺無畏三藏碑》:“ 觀音大聖 在日輪中,手執浄瓶,注水於地中。” 宋 劉克莊 《清平樂·居厚弟生日》詞:“乞取浄缾一滴,普教大地清涼。” 清 李鬥 《揚州畫舫錄·新城北錄中》:“迎面採臺雕凹面漢文、夔龍,荷葉浄瓶;欄杆挖魚門;洞中雕如意香草牙子二。”
(2).指花瓶。 宋 黃昇 《鹧鸪天·暮春》詞:“戲臨小草書團扇,自揀殘花插浄瓶。”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記詩》:“梅花過盡桃花惡,乞取山礬入浄瓶。”
“浄瓶”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分析,主要可分為以下三類解釋:
指貯水用于洗手或宗教儀式的容器,梵語音譯為“軍遲”(kuṇḍikā)。其功能包括:
作為成語時,“浄瓶”象征心靈純淨、品德無瑕之人,強調不受世俗污染的特質。
使用場景:多用于文學或贊美性語境,如“他如浄瓶般清廉自守”。
宋代詩詞中常指插花用的花瓶,兼具實用與雅趣。
示例:
注意:不同語境下含義差異較大,需結合文本背景判斷。如需更詳細文獻例證,可參考《釋氏要覽》《能改齋漫錄》等古籍。
浄瓶(jìng píng),是一個漢字詞彙,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水”部和“瓦”部。它的總筆畫數為14。
浄瓶這個詞來自佛教的用語,寓意為“淨化之瓶”或“儲存淨化物品的容器”。在佛教寺廟中,浄瓶通常用來盛放清淨水或特定的藥物,具有淨化身心、祛除煩惱的意義。
浄瓶的繁體寫法為淨瓶。
古時候,浄瓶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瓶在古代寫作甁,兩側各有一個豎立的“冖”,頂部有一個橫的 “匚”。而浄的字形裡則包括了“水”部的“氵”和“童”的上部,表示出它與水和淨化相關的意義。
1. 在寺廟中,僧侶們将清淨的水倒入浄瓶裡,用來供養法器。
2. 他每天早晨都會倒些水在浄瓶中,然後用來洗淨自己的塵垢。
浄瓶可以用來組成一些詞語,例如:“浄心”(淨化心靈)、“浄土”(極樂世界)、“浄淨”(純潔、清潔)等。
浄瓶的近義詞為“淨瓶”,反義詞則沒有明确的對應詞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