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高聲唱喊行禮秩序。 明 劉若愚 《酌中志·内臣佩服紀略》:“贊禮官大聲鳴贊,如鴻臚寺焉。”
(2).官名。 明 鴻胪寺屬官,掌典禮唱贊之事,從九品。《明史·職官志三》:“鳴贊典贊儀禮。凡内贊、通贊、對贊、接贊、傳贊鹹職之。”
“鳴贊”一詞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需結合曆史語境理解:
1. 典禮中的高聲唱禮行為
指在禮儀活動中高聲宣唱程式、引導行禮秩序,常見于古代宮廷或官方儀式。如明代劉若愚《酌中志》記載“贊禮官大聲鳴贊,如鴻胪寺焉”,說明其職能類似鴻胪寺官員主持典禮。
2. 明代官職名稱
屬鴻胪寺下屬官職(從九品),專司典禮唱贊事務,具體職責包括内贊、通贊、對贊等禮儀環節的引導。《明史·職官志》明确記載:“鳴贊典贊儀禮,凡内贊、通贊、對贊、接贊、傳贊鹹職之”。
需注意的特殊情況
部分資料(如)提到“鳴贊”作為成語表示“高度贊揚”,但此用法缺乏權威文獻佐證,可能是現代誤傳。建議在曆史或文獻研究中以官職/禮儀行為釋義為準。
《鳴贊》是一個中文詞語,它表示對某人或某事物的高度稱贊和贊美。
《鳴贊》這個詞的部首是“鳥”,它一共有十一畫。
《鳴贊》這個詞的來源比較複雜,其中“鳴”字表示發出聲音,引申為傳揚贊美之聲;而“贊”字表示稱贊、贊美。兩個字組合在一起,形成了“鳴贊”的意思。
《鳴贊》這個詞的繁體字為「鳴贊」。
在古代的寫法中,「鳴贊」可以寫成「鳴讚」。
1. 他以出色的表演引起了觀衆們的鳴贊之聲。
2. 這部電影獲得了國内外影評人的一緻鳴贊。
鳴揚、贊揚、贊美、贊歎、贊頌
稱贊、表揚、誇獎、贊揚、贊譽
批評、責備、指責、譴責、貶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