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言水上景色。 唐 蘇颋 《興慶池侍宴應制》詩:“山光積翠遙疑逼,水态含青近若空。” 唐 杜牧 《齊安郡晚秋》詩:“雲容水态還堪賞,嘯志歌懷亦自如。” 清 何紹基 《别濟南》詩之二:“水态山容似客忙,誰從漁父問行藏。”
“水态”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層面解析:
指水上景色或水的形态,常用于描繪自然景觀。例如:
比喻人或事物的變化無常,源自《淮南子·天文訓》“水者,物之本也。物變則水變,水變則物變”。這種用法強調如水般不穩定的狀态,例如形容性格反複或局勢動蕩。
注:部分例句引用自唐代至清代的文學作品,如需完整古籍原文可查閱相關文獻。
水态是一個漢字詞語,由“水”和“态”兩個部分組成。
“水”字是一個基本的漢字,它的拆分部首是三點水,總共有四畫。表示液态,是一種無色、無味并能溶解很多物質的液體。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水字的形狀更接近于水的形态。
“态”字的拆分部首是心字旁,總共有九畫。表示事物的狀态、性态或形态。同樣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态字的形狀更加複雜,較為接近于心字旁的字形。
“水态”的來源是由“水”的意思和“态”的意思組合而成的。 意思是水的狀态,液體呈現的形态。
繁體字中,水态保持不變。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水字的字形寫成“氵”,态字的字形寫成“夕氣心”。因此,古代漢字中的“水态”寫作 “氵夕氣心”。
一些例句中可以運用到“水态”這個詞:
1. 夏天的時候,冰塊會迅速變成水态。
2. 燒開的水從液态變成了蒸汽的态。
3. 這種物質在室溫下會呈現出不同的水态。
與“水态”相關的詞彙還有:水質、水溫、水氣、水蒸氣等。
與“水态”近義的詞彙有:液态、流态、水性,與其反義的詞彙則是固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