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pilfer;steal;make away with]∶見“偷 1 ”
(2) [pillage]∶偷竊;盜竊
大理石被偷盜,所剩無幾
産生偷盜念頭的思想過程
(1).偷東西。《孔子家語·五刑解》:“無度則小者偷盜,大者侈靡。” 元 無名氏 《桃花女》楔子:“此人勤謹老實,又不懶惰,又不偷盜,我家甚是少他不的。” 周立波 《山鄉巨變》六:“拿自己的東西也算偷盜,世界上有這個理嗎?”
(2).指小偷。《漢書·張敞傳》:“ 長安 市偷盜尤多,百賈苦之。”
“偷盜”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秘密竊取他人財物的行為,屬于法律和道德共同譴責的違法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如需進一步了解法律條款或具體案例,可參考相關司法文件或咨詢法律專業人士。
偷盜是一個包含兩個字的詞語,指的是非法地奪取他人的財物或物品。它具有負面意義,被視為一種犯罪行為,違背了社會的法律和道德準則。
《偷盜》的兩個字都屬于漢字,字形比較複雜。其中,偷的部首是人,為第9個部首,總計3畫;盜的部首是皿,為第108個部首,總計11畫。
《偷盜》這個詞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在漢字的發展過程中,經過演變和衍變,形成了現代漢字中的偷盜。
繁體字中的《偷盜》分别為「偸奪」,「偸」字的部首也是人,「奪」字的部首是大。繁體字在一些地區和文化中仍然被廣泛使用。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會有所不同。例如,《偷盜》在繁體字中的寫法可以是「竊奪」,其中「竊」為「偷」的古字形。
1. 他因偷盜他人財物而被判入獄。
2. 這個城市的警察非常嚴厲打擊偷盜行為。
1. 竊取:指秘密地偷盜或取得他人的財物。
2. 偷竊:指暗中或趁人不備地偷盜。
1. 盜竊:指非法獲取他人財物的行為。
2. 竊取:指秘密地偷盜或取得他人的財物。
正當:指合法、合理、符合道德準則的行為。
授予:指合法地将財物或權力交給他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