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露牙 ”。1.茶名。 唐 李肇 《唐國史補》卷下:“風俗貴茶,茶之名品益衆…… 福州 有 方山 之露牙。” 宋 梅堯臣 《和答宣城張主簿遺鴉山茶次其韻》:“纖嫩如雀舌,煎烹比露芽。” 宋 陸遊 《起晚戲作》詩:“雲子甑香炊熟後,露芽甌淺點嘗初。”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果四·茗》:“昔賢所稱,大約謂 唐 人尚茶,茶品益衆,有 雅州 之蒙頂、石花、露芽、穀芽為第一。”
(2).指草木的嫩芽。 宋 王禹偁 《寄金鄉張贊善》詩:“種竹野塘春筍脆,採蘭幽澗露牙肥。” 宋 蘇轼 《春菜》詩:“豈知吾 蜀 富冬蔬,霜葉露牙寒更茁。”
露芽是漢語中兼具自然意象與文化内涵的詞彙,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露芽”由“露”與“芽”構成。據《漢語大詞典》解釋,“露”指“水汽遇冷凝結于物體表面的水滴”,如《詩經·召南·行露》中“厭浥行露”即描述此意;“芽”則為“植物初生的幼體”,《說文解字》釋為“萌芽也”。組合後,“露芽”字面含義為“沾帶露水的嫩芽”,常用于描述植物初生狀态,如唐代陸龜蒙詩句“露芽初破好脩貢”即指帶露采摘的茶芽。
二、引申與特指
在茶文化中,“露芽”特指優質茶葉。宋代《茶錄》記載“茶佳品摘造時,必以晨露未晞為候”,因清晨露水浸潤的茶芽質地柔嫩,故以“露芽”代稱上等春茶。此用法見于蘇轼《寄周安孺茶》詩“靈品獨标奇,迥超凡草木……綴玉含珠散,槍旗已森肅”,其中“槍旗”即茶芽形态的雅稱。
三、文學意象
古代詩詞常借“露芽”暗喻新生與清雅。如白居易《晚春閑居》中“宿雨林筍嫩,晨露園葵鮮”,以“晨露”呼應“嫩芽”,烘托恬淡意境。此類用法在唐宋詠物詩中尤為突出,成為文人寄托高潔志趣的典型意象。
參考資料
“露芽”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詳細解析:
茶名
指古代一種名茶,常見于唐代至宋代的文獻記載。例如唐代李肇《唐國史補》提到福州産“方山之露牙”,宋代陸遊詩中也有“露芽甌淺點嘗初”的描述。這類茶因采摘嫩芽帶露水而得名,屬于當時的珍貴茶品。
草木嫩芽
字面指植物初生的芽苗,如宋代蘇轼《春菜》詩中的“霜葉露牙寒更茁”,強調嫩芽在寒露中的生命力。
在文學作品中,“露芽”常與自然意象結合,既指代春季生機(如王禹偁詩中的“採蘭幽澗露牙肥”),也象征希望與新生的開始。
“露芽”兼具具體與抽象含義,既指實際存在的茶品和植物嫩芽,也延伸為事物發展的初始階段,體現了漢語詞彙的多維表達特點。
貶顔不倫不類捕廳毚毫超産程門飛雪礎舃篡國粗工富麗灌瓜貫周國籍蒿莽黑閣落衡玑恒屬鶴洲畫額環流化身呼嵩奸心架逃迦維羅越驚世震俗儁秀巨商抗棱科進淚水另起爐竈魯連子履貴忙叨叨捏怪排科歐軋跄揚怯悔球勢碝磩三品蒭豆扇形攝空身塔適體適心式燕水天一色順附樹僞損徹甜滋滋條定屠劋往路委裝午轉鄉納戲出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