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匪躬的意思、匪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匪躬的解釋

謂忠心耿耿,不顧自身。《易·蹇》:“王臣蹇蹇,匪躬之故。” 孔穎達 疏:“盡忠於君,匪以私身之故而不往濟君,故曰:匪躬之故。” 晉 葛洪 《抱樸子·博喻》:“是以 比幹 匪躬而剖心於精忠, 田豐 見微而夷戮於言直。” 唐 權德輿 《奉和聖制豐年多慶九日示懷》詩:“聖言在推誠,臣職惟匪躬。”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一:“至于 倭文端 之守正不阿,清操絶俗, 文文忠 之匪躬盡瘁,馴擾強蕃,方之 姚 宋 忠 唐 、 範 韓 翊 宋 ,殆無恧色。”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匪躬”是一個源自古代典籍的成語,其含義在不同文獻中存在一定差異,需結合權威資料綜合分析:

一、核心含義 根據《易經·蹇卦》及多數權威解釋(),該詞本義為忠心耿耿,不顧自身安危。例如《易經》中“王臣蹇蹇,匪躬之故”即指臣子為國事奔忙并非為了私利。

二、詞源解析

三、使用場景 多用于形容忠臣義士():

  1. 古代谏臣冒死進言
  2. 将領為國舍生忘死
  3. 文人為民請命

四、注意辨析 個别非權威資料(如)将其誤釋為“态度傲慢”,實為訛傳。正确含義應參照《易經》原典及《漢典》等工具書()。

五、延伸用法 常與“蹇蹇”連用為“蹇蹇匪躬”,強調忠直敢言的特質,如晉代葛洪《抱樸子》中以比幹剖心為例說明這種精神()。

網絡擴展解釋二

匪躬

匪躬是一個中文詞語,它有着多重含義和用法。在不同的語境下,它可以表示不同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

匪字的部首是匚,它是由兩個鈎子組成的。躬字的部首是身,它由人的形狀組成。匪字拆分後的總筆畫數是4,躬字拆分後的總筆畫數是8。

來源

匪躬這個詞的來源比較複雜。匪字在古代表示強盜、不法之徒的意思,躬字則表示軀體、身體。匪躬合在一起後,可以表示軀體不安、不適的狀态,也可以表示對正直、正義的背離。

繁體

匪躬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匪躳」。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匪躬的字形寫作「㕁㕥」。

例句

1. 他因違法犯罪,終被人們稱之為匪躬之徒。 2. 她病倒了,躺在床上,匪躬不遂。 3. 他的行為違反了道德準則,可以說是匪躬不義。

組詞

匪躬可以用來組成其他詞語,如匪躬亂紀、匪躬騎牆等。

近義詞

匪躬的近義詞包括不誠、不義、背信棄義等。

反義詞

匪躬的反義詞可以是誠實、正直、忠誠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