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導的話。 宋 蘇轼 《回答館職啟》:“某方此賜環,遽承枉駕,沐誨音之已厚,愧馳謁之未遑。” 元 王恽 《汴梁路城隍廟記》:“ 景禮 臨終貽屬 妙明 曰:‘汝等祗嚴修潔,善守廟祊,毋負 劉侯 付托。’ 妙明 唯曰:‘敢不敬承誨音。’”
“誨音”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指教導的話,常用于書面表達,強調對他人的教誨或指引。拼音為huì yīn,注音符號為ㄏㄨㄟˋ ㄧㄣ。
出處與例句
應用場景
多用于正式或文學語境,如書信、碑文等,表示對他人的教導或勸誡的尊稱。例如在教育或學術讨論中,可引用“誨音”強調傳承知識的重要性。
注意區分
需與“誨言”等近義詞區分,後者更側重“勸告的話語”,而“誨音”更強調教導本身的内容與意義。
綜合說明
該詞在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常見于古籍或仿古文體中。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用法,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蘇轼、王恽相關文獻。
《誨音》是一個中文詞彙,意思是教導、引導别人正确發音或者告訴别人如何念某個字詞或語句的正音。這個詞通常用在教育、語言學習等領域。
《誨音》的拆分部首是讠(言邊),表示與語言相關的意思。這個詞的總筆畫數是13劃。
《誨音》這個詞的來源比較模糊,它并沒有一個明确的起源或者故事。它是由"誨"和"音"兩個字組成,"誨"表示教導、告誡,"音"表示聲音、發音。綜合起來,可以理解為指引、教導正确的發音。
《誨音》這個詞的繁體寫法是「誨音」。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也包括《誨音》這個詞。由于字體演變和書寫風格的變化,古代寫作《誨音》的字形與現代略有區别,但基本上保留了"誨"和"音"的意義。
1. 教師通過誨音的方式幫助學生糾正發音錯誤。
2. 她非常擅長誨音,很快就讓我掌握了正确的發音。
組詞:
- 誨人不倦:形容教導、引導他人時不知疲倦
- 誨莫如深:表示教導他人應該深入、詳細
- 誨奴:指引導奴隸
近義詞:
- 指導:表示對他人進行引導、教育
- 教導:指導、教育别人的行為、知識
- 教誨:以言語教育、導引他人
反義詞:
- 誤音:錯誤的發音
- 音無良品:指發音不準确、不标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