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晉書·陸機傳》:“ 機 既死非其罪,士卒痛之,莫不流涕。是日昏霧晝合,大風折木,平地尺雪,議者以為“陸氏”之寃。”後因以“陸機霧”為蒙冤而死之典。 唐 張祜 《哭汴州陸大夫》詩:“冤深 陸機 霧,憤積 伍員 濤。”
“陸機霧”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漢語詞彙,其含義與西晉文學家陸機的蒙冤之死密切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陸機霧”指代蒙冤而死的悲劇性事件,常用于文學作品中象征忠臣含冤或天象示警。
據《晉書·陸機傳》記載,陸機在“八王之亂”中被成都王司馬穎處死時,天現異象:白晝昏霧彌漫,大風摧折樹木,平地積雪一尺。時人認為這是上天為陸機的冤屈鳴不平,故以“陸機霧”為典。
陸機因出身東吳名門(祖父陸遜為吳國丞相),入仕西晉後受諸王猜忌。公元303年,他率軍讨伐長沙王司馬乂兵敗,遭宦官誣告謀反,最終被夷三族。臨刑前悲歎:“華亭鶴唳,豈可複聞乎!”(華亭為其故鄉,今上海松江)。
唐代詩人張祜在《哭汴州陸大夫》中以“冤深陸機霧”表達對忠臣蒙冤的憤懑,可見該典故已成為文人詠史抒懷的經典意象。
此詞融合了曆史事件與自然異象,既體現古代“天人感應”觀念,也承載了對政治冤案的批判。若需進一步了解陸機生平,可參考古詩文網等權威來源。
《陸機霧》是一個詩歌中的詞語,用來形容薄霧彌漫的景象。在詩歌中代表着一種朦胧、神秘的美感。
《陸機霧》這個詞可以拆分為三個部首:雨、氵(水的意思)、青。根據拼音的發音順序,它們的筆畫分别為:8畫、3畫、8畫。
《陸機霧》這個詞源于陸機的詩作,陸機是唐朝時期的一位著名詩人。他的詩作以清新脫俗、意境深遠著稱,其中《踏莎行·碧溪千疊青山插》中有“霧峻黃鶴樓,白日隱纖纖。獸滑濕群壑,花霭落虛苑。岏楫煙霏寒,蟾蜍霰皦皦炬山”,引發了後人對于薄霧美景的向往和想象。
繁體字中,陸機霧的寫法為「陸機霧」。
古時候陸機霧的漢字寫法與現代寫法稍有不同。陸字在古代寫法中是由兩個部分組成,上面是冰字,下面是面字,表示雪塊堆積在地面上。機字則是由木字和幺字組成,表示木器上的一個個齒輪,表示技術和機械。霧字則由雨字和霧字組成,表示空中水汽聚集。整個詞的古代寫法如下: 「陸機霧」。
湖泊邊,霧氣朦胧,仿佛置身于《陸機霧》之中。
陸地、機器、霧氣、霧霾
薄霧、輕霧、紛霧、迷霧
晴朗、明亮、清澈、晴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