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通八達的道路。 漢 班昭 《東征賦》:“遵通衢之大道兮,求捷徑欲從誰。” 晉 陶潛 《始作鎮軍參軍經曲阿作》詩:“時來苟冥會,宛轡憩通衢。” 宋 葉適 《修路疏》:“出門無礙,方是通衢;著腳不牢,未為坦道。” ********* 《過去》:“三面濱海的通衢裡,建築着許多顔色很沉郁的洋房。”
“通衢”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tōng qú,指四通八達、寬敞平坦的道路,常用于形容交通便利的重要通道。以下是詳細解釋: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漢典或《東征賦》等文獻。
通衢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主要表示道路繁忙暢達的意思。下面将對通衢的拆分部首、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進行解釋。
通衢的拆分部首是通(門)和衢(路),其中通的部首是門,筆畫數為12,衢的部首是行,筆畫數為14。
通衢一詞最早出現在《協力通考》這本書中。其中通表示路、徑,衢表示大路。通衢的意思指的是道路暢達,街道繁忙。
通衢的繁體字為通衢,拆分部首和筆畫數量相同。
通衢在古代的漢字寫法略有不同。通的古代寫法為通,衢的古代寫法為坥。雖然寫法有所不同,但仍然表示道路繁忙暢達的含義。
1. 這條街道是城市的主要通衢,車輛和行人經常經過。
2. 這個商場位于鬧市區的通衢之上,生意非常興隆。
通衢可以和其他詞語組合成一些新的詞語,例如通衢大道、通衢交通、通衢繁忙等。
通衢的近義詞是暢通無阻、暢達無阻、通暢,反義詞是堵塞、阻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