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岫的意思、昆岫的詳細解釋
昆岫的解釋
亦作“崐岫”。指 昆侖山 。借指仙山。 南朝 齊 謝朓 《臨海公主墓銘》:“霾華 崑 岫,滅采上春。” 北魏 陽固 《演赜賦》:“出 崐 岫之峥嶸兮,入 汜林 之杳鬱。”
詞語分解
- 昆的解釋 昆 ū 子孫,後嗣:昆裔(子孫後代)。後昆。 哥哥:昆弟(a.兄弟;b.友好親愛)。昆仲。昆季。昆玉(稱人兄弟的敬辭)。 衆多:昆蟲(蟲類的統稱)。 山名(a.“昆山”,在中國上海市和江蘇省;b.“昆
- 岫的解釋 岫 ù 山洞:“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岫居。岩岫。 山:遠岫。巫岫。 筆畫數:; 部首:山;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昆岫”是一個漢語詞彙,發音為kūn xiù()。其核心含義如下:
1.基本解釋
- 原義:指昆侖山,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神山,象征仙山或仙境。例如南朝謝朓在《臨海公主墓銘》中寫道:“霾華昆岫,滅采上春”。
- 引申義:在文學作品中常借指缥缈的仙山,用于營造神秘、超凡的意境。如北魏陽固的《演赜賦》提到“出崐岫之峥嵘兮,入汜林之杳郁”。
2.詞源與結構
- “昆”可指“昆侖山”或“高大”,“岫”意為山穴或山峰,組合後強化了對山巒的描繪。
- 部分文獻中亦作“崐岫”,屬異體寫法。
3.常見用法
- 多見于古典詩詞、碑銘等文體,用于形容自然景觀的壯麗或隱喻仙境。
- 例句:現代可用于比喻遠離塵嚣的幽靜山景,如“隱居昆岫之間”。
4.注意
- 個别資料(如)提到“昆岫”讀作kūn yù并解釋為“連綿的山峰”,但此說法與其他權威來源不符,可能是誤傳或混淆,建議以主流釋義為準。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演赜賦》等文獻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昆岫的意思
《昆岫》是一個古代漢字詞彙,用來形容山的形态和景色。它是指山脈或山嶺陣列延綿起伏的景象,形象地表達了山的高聳和峻峭的特點。
拆分部首和筆畫
《昆岫》的拆分部首是“山”和“岫”,它的部首是山,岫是構成漢字的一種基本構件。
《昆岫》的總筆畫數為11畫,其中山部為3畫,岫部為8畫。
來源和繁體
《昆岫》最早出自《詩經·秦風·蒹葭》:“有山有阜,昆岫嶤且替,有丘有壑。”這段詩描繪了大自然壯麗的山脈景色。
在繁體字中,昆岫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筆畫構造和字形規則上,與現代漢字有所不同。例如,《岫》在古代寫作“峀”或者“嶇”,而《昆》寫作“崑”或者“崑”。
例句
他站在高處望去,隻見群山連綿、昆岫起伏,壯麗景色讓人陶醉。
組詞
- 昆峰:指高大的山峰。
- 岫峭:形容山峰險峻。
- 丘崗:指小山丘。
- 岩崖:指陡峭的山石。
近義詞
昆崳、昆岡、山嶽等
反義詞
平原、盆地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