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複的意思、捐複的詳細解釋
捐複的解釋
捐銀恢複受處分降革的原官。 清 代的一種弊政。《清史稿·選舉志七》:“﹝ 康熙 ﹞三十五年,帝念降革留任人員,因公處分,輒停陞轉,詔許捐復。”《官場現形記》第三回:“然後拿銀子捐復原官。”
詞語分解
- 捐的解釋 捐 ā 舍棄,抛棄:捐棄。捐生。捐軀。 獻助:捐資。捐獻。捐助。募捐。 舊時獻錢得官職:捐官。捐納。 賦稅的一種:車捐。房捐。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 複的解釋 複 (①複④復⑤複) ù 回去,返:反複。往複。 回答,回報:複命。複信。複仇。 還原,使如前:複舊。複婚。複職。光複。複辟。 再,重來:複習。複診。複審。複現。複議。 許多的,不是單一的:重(巒 )
網絡擴展解釋
“捐複”是清代官場中的特定術語,指官員通過捐納銀兩恢複因受處分被降職或革除的官職。以下是詳細解釋:
1.詞義解析
- 捐:指捐納銀兩,屬于清代允許的合法捐官制度(類似買官)。
- 複:即恢複原職或原有官職品級。
2.背景與運作
- 清代官員若因公事受處分(如降職、革職),可通過繳納一定數額的銀兩申請複職。
- 此制度始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初衷是為解決因公受罰官員的晉升停滞問題,但後期逐漸演變為弊政。
3.曆史評價
- 正面作用:短期内為朝廷增加了財政收入,緩解了國庫壓力。
- 負面影響:助長官場腐敗,導緻官員能力與職位脫節,加劇吏治敗壞。
4.實例佐證
- 《清史稿·選舉志七》記載康熙帝下诏允許捐複,成為制度化的開端。
- 小說《官場現形記》第三回提到“拿銀子捐複原官”,反映這一現象在晚清的普遍性。
5.相關擴展
- 捐複與捐納的區别:捐納是直接買官,捐複則是恢複因過錯失去的官職,二者均屬清代捐官體系的組成部分。
總結來看,“捐複”是清代官僚體系中的特殊補救機制,兼具財政需求與制度缺陷的雙重性。如需更深入的曆史背景,可參考《清史稿》或《官場現形記》相關章節。
網絡擴展解釋二
捐複(juān fù)是一個表示捐贈、捐助的詞彙。下面将對這個詞進行拆分、探讨來源、繁體、古時漢字寫法等方面的問題,并給出一些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捐複的拆分部首為扌(手部),複的拆分部首為貝(貝殼),捐的拆分部首為人(人體)。捐複的總筆畫為14畫。
來源:
捐複這個詞是由捐和複兩個字組合而成的。捐的意思是将財物、物品等無償地贈與他人或機構,複的意思是贈予、施予的意思。兩個字結合起來表示無償捐贈、捐助的行為。
繁體:
捐複的繁體字為「捐復」。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捐複的寫法可能會略有不同。根據曆史的演變,捐的古代寫法為「捐」,複的古代寫法為「賦」。可以看出,古代的捐複寫法較為複雜,與現代寫法相比有所差異。
例句:
1. 我們發起了一次募捐活動,大家紛紛捐複,為貧困地區的學生提供幫助。
2. 這家公司以每年捐複一定比例的利潤給慈善機構,回饋社會。
組詞:
1. 捐款:捐贈錢款。
2. 捐獻:無償贈送或提供。
3. 捐血:無償獻血。
近義詞:
1. 慷慨捐助:慷慨贈與財物、物品等。
2. 施舍:自願給予幫助、資助。
反義詞:
1. 收取:征集、接收財物或物品。
2.索取:主動向他人要求物品或財物。
以上是關于捐複這個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的介紹。捐複是一個常用的詞彙,描述了人們有意義地無償幫助他人的行為,對于社會發展和人際關系的和諧大有裨益。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