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脫械的意思、脫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脫械的解釋

去掉刑具。謂免罪獲釋。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三》:“使君切齒之仇,縱容脫械,仍縱橫於人世,君感乎?怨乎?”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脫械”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1. 基本含義
    “脫械”指去掉刑具,表示犯人被免罪或釋放。該詞屬于古代司法術語,常見于文言文語境。例如《閱微草堂筆記》中描述仇人被“縱容脫械”,即指其被解除刑具、恢複自由。

  2. 單字解析

    • 脫:本義為取下、脫離(如“脫缰之馬”),引申為解除束縛。
    • 械:指刑具或枷鎖(如“械系”),亦可泛指武器、器械。
  3. 文獻用例
    清代紀昀在《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三》中寫道:“使君切齒之仇,縱容脫械”,通過反問句式表達對罪人獲釋的質疑,側面印證該詞與古代司法審判的關聯性。

  4. 使用場景
    主要用于描述古代司法體系中解除犯人刑具、赦免罪責的行為,屬于曆史性詞彙,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閱微草堂筆記》等清代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脫械的意思

脫械是一個動詞詞組,意為解除、放下武器或戰具,使之脫離武裝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脫械的兩個字分别由“⺍”和“木”兩個部首組成。其中,“⺍”是人的左手,表示動作,而“木”則是植物的木頭,表示械具。整個詞的寫法需要13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脫械一詞來源于中國傳統武術和軍事文化,用于表述解除武裝狀态或放下戰具。在繁體字中,脫械的寫法為「脫械」。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古代文字學家的研究,脫械在古代中文中也有不同的寫法。例如,王羲之在《蘭亭集序》中将脫械寫作「卸兵器」,意思相同但表達方式略有不同。

例句

1. 士兵脫械後,與平民一樣,彼此和平相處。

2. 這位武術大師不僅懂得用刀劍鬥争,還知道何時脫械,避免傷害對手。

組詞

脫械的相關詞語包括:脫離武裝、解除戰備、放下武器等。

近義詞

脫械的近義詞有解除武裝、卸甲歸田、解甲歸田等。

反義詞

脫械的反義詞是裝備武器、佩戴戰具、武裝戰備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