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人用缣帛作書,後因稱書信為“緘素”。 宋 範成大 《南柯子》詞之二:“緘素雙魚遠,題紅片葉秋。” 明 張羽 《懷友》詩之三:“攜賞邈難期,庶望遺緘素。”
“緘素”一詞的含義需結合不同文獻來源綜合解釋,主要存在以下兩種釋義:
書信的代稱(主流解釋)
源于古人用白色缣帛(素帛)書寫信件,後以“緘素”借指書信。例如:
文采樸素(少數來源提及)
個别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成語,形容言辭簡單、缺乏文采,用于評價文筆平淡的作品或人。
補充說明:
《緘素》是一個漢字詞,多用于形容文風簡練、言辭典雅,富有含蓄之意。
《緘素》的拆分是由「緘」和「素」兩個部分組成。其中,「緘」字的部首是「缶」,總共有7筆;「素」字的部首是「禾」,總共有10筆。
《緘素》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詩詞文化,多用于形容文人的文風和作品風格。
繁體字中,「緘」字的寫法為「緘」,「素」字的寫法為「縮」。
在古代,「緘」字也可以寫作「檢」,而 「素」字則可以寫作「肅」。
1. 他的文章緘素而不失深意。
2. 他用緘素的語言道出了内心真實的感受。
緘口、緘默、素雅、素淨、素淡、素樸
文雅、典雅、含蓄、簡練
華麗、炫耀、龐雜、冗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