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 福建省 光澤縣 和 江西省 黎川縣 邊境。 武夷山脈 杉嶺 的重要山口,為 閩 贛 兩省的交通要沖。《元史·順帝紀八》:“十一月癸卯,大 明 兵取 處州路 。戊申, 陳友諒 兵陷 杉關 。”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福建一·杉關》:“ 杉關 在 邵武府 光澤縣 西北九十裡,西至 江西 建昌府 百二十裡,有 杉關嶺 ,置關其上,為 江 閩 往來之通道。” 清 陳夢雷 《絕交書》:“一面遣人由山路迎請大兵,道由 杉關 ,一鼓可下。”
關于“杉關”的詳細解釋如下:
杉關是位于福建省光澤縣與江西省黎川縣交界處的曆史關隘,地處武夷山脈杉嶺的山口地帶,海拔約500米,地勢險要。該關隘是閩贛兩省重要的陸路交通要沖,自古代起便是連接福建與江西的必經之路。
如今杉關仍保留部分曆史遺迹,但已不再承擔主要交通功能,更多作為地理标志和曆史文化研究對象存在。
如需更完整的曆史文獻記錄或具體路線描述,可參考《元史·順帝紀八》或清代《讀史方輿紀要》等原始資料。
杉關是一個漢字詞語,由“杉”和“關”兩個字組成。
杉的部首是木,總計7個筆畫。
關的部首是門,總計6個筆畫。
杉關,是指古代傳說中一道寬廣而險峻的山口,位于山的中間,隻有一條道路,非常難以通行。這個詞彙常常用來比喻處境艱難、道路難行。
杉關的繁體寫法為「杉關」。
古代漢字中的杉關寫作「杉關」,在繁體中的寫法也是如此。
1. 他一直遇到各種困難,就像是走進了杉關。
2. 這項任務對我們來說将是一道很大的杉關。
3. 盡管面對了許多杉關,他從未放棄。
杉木、杉林、關口、關鍵。
難關、險關、峻關。
暢通、平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