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杉關的意思、杉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杉關的解釋

在 福建省 光澤縣 和 江西省 黎川縣 邊境。 武夷山脈 杉嶺 的重要山口,為 閩 贛 兩省的交通要沖。《元史·順帝紀八》:“十一月癸卯,大 明 兵取 處州路 。戊申, 陳友諒 兵陷 杉關 。”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福建一·杉關》:“ 杉關 在 邵武府 光澤縣 西北九十裡,西至 江西 建昌府 百二十裡,有 杉關嶺 ,置關其上,為 江 閩 往來之通道。” 清 陳夢雷 《絕交書》:“一面遣人由山路迎請大兵,道由 杉關 ,一鼓可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杉關是中國古代著名關隘,位于福建省光澤縣與江西省黎川縣交界處,屬武夷山餘脈杉嶺的重要隘口。該關始建于唐廣明元年(880年),因關口兩側多杉樹而得名。作為閩贛兩省交界咽喉,其地理坐标為北緯27°36′、東經117°03′,現存關牆遺址長約150米,殘高3-5米,頂部寬3.8米。

從軍事價值看,杉關位列明代四大雄關(與潼關、山海關、嘉峪關并列),《讀史方輿紀要》記載其“兩山夾峙,路徑幽邃,一夫守關,千人莫過”。南宋文天祥曾在此屯兵抗元,明代為防倭寇入侵更修築多層防禦工事。

語言學角度分析,“杉”字取《說文解字》“木長貌”之本義,指代當地茂密杉樹林;“關”據《康熙字典》釋義為“界上門”,準确體現其省界關隘特性。現存清光緒年間《光澤縣志》明确記載:“杉關踞閩贛要沖,曆代為兵家必争”。

現該遺址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留明代條石基座和清代夯土牆體。2018年考古發現關内藏兵洞、烽火台等軍事設施遺迹,印證了《八閩通志》所述“關防體系完備”的特點。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杉關”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地理信息

杉關是位于福建省光澤縣與江西省黎川縣交界處的曆史關隘,地處武夷山脈杉嶺的山口地帶,海拔約500米,地勢險要。該關隘是閩贛兩省重要的陸路交通要沖,自古代起便是連接福建與江西的必經之路。

二、曆史與戰略意義

  1. 軍事地位
    杉關因地形險峻,自古為兵家必争之地。例如,《元史》記載元末陳友諒曾攻陷此關,清代顧祖禹在《讀史方輿紀要》中強調其“為江閩往來之通道”。
  2. 交通作用
    古代從福建光澤縣城出發,經杉關可直通江西黎川縣,是商旅和軍隊往來的主幹道,清代文獻稱其“一鼓可下”,足見交通便捷性。

三、現代現狀

如今杉關仍保留部分曆史遺迹,但已不再承擔主要交通功能,更多作為地理标志和曆史文化研究對象存在。


如需更完整的曆史文獻記錄或具體路線描述,可參考《元史·順帝紀八》或清代《讀史方輿紀要》等原始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傲蕩扳不倒兒嘣嘣材人讒慝差爽丑詈春野惷愚從不村飯耽愛鄧通山斷香兒子氣福字履管執赫赫喝西北風鬟髻環列之尹降省驕胡解褐孑黎戒子精整謹守卷心菜款東窺知料桶臨邛滌器流年理問莽莽蒼蒼綿蕞鳴玉曳履摹刻囊米南洋佞惡謙恭謙題企業經營權染人饒飽人萌商務身熱使馬鄂倫春死限腿帶葦航文報午前霞标下筆成章銜哀象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