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淩空的山崖。 唐 王昌齡 《缑氏尉沉興宗置酒南溪留贈》詩:“春泉滴空崖,萌草拆陰地。”
“空崖”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面義和文學引申義兩個角度解析:
由“空”和“崖”組成:
部分詞典提到其可作成語,比喻人或事物處于孤立無援的險境,如“項目缺乏資金支持,如同立于空崖”。但此用法在古典文獻中較少見,更多屬于現代引申解讀。
文學作品中多用于描繪自然景觀的壯闊或險峻(如詩詞、山水畫題詞),引申比喻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若需嚴謹引用,建議優先采用其字面含義。
《空崖》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為“穴”和“山”兩個部首,總共10個筆畫。它原本的意思是指懸崖或者峭壁,是指山崖上空無一物的地方。
這個詞的來源較為清晰,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詩經·小雅·門之策》中。文中描述了“蜂虿有心,蜜蜜所存。空桑有心,斧斧將之。”其中,“空桑有心”指的便是空無一物的懸崖,後來逐漸演變為“空崖”這個詞。
在繁體字中,空崖的字形為“空崖”。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空崖的字形也有所不同。一種寫法是将“崖”字的“山”部分寫成縱橫相間的“井”字形狀,如:“穴冖從土上井蔔”。另一種寫法是将“崖”字的“山”部分寫成一個簡化的“升”字,如:“穴冖從土上升蔔”。 這些古代的寫法和現代的“空崖”字形相比較,有個别筆畫和部首的區别,但整體上仍保持了詞義的連續性與完整性。
例句:他站在空崖邊,俯瞰着下面的山谷,感歎自然的壯美。
近義詞:懸崖、峭壁、絕壁
反義詞:平地、平原、坦途
組詞:空中、空隙、空曠、崖頂、崖壁、崖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