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州府長官太守的副手。 元 揭傒斯 《題臨江同知問流民事迹》詩:“ 臨江 貳守廉且武,手縛其渠散其伍。” 明 張居正 《贈荊門守黃君升開封貳守序》:“ 黃君 既晉 開封 貳守,舊僚某子,曾為文以贈之。” 明 李開先 《送陳平岡大名别駕序》:“府迺縣之大者也;貳守,令之長者也。”
(2).謂任同知之職。 清 全祖望 《墨雲董文墓志銘》:“ 永昌 之貳守於 東萊 也,招先生為左海之行。” 清 盧文弨 《翰林院侍講學士秦公墓志銘》:“先世有貳守 江 南之 太平 者,因家 當塗 。”
貳守是漢語古官職名,指輔佐正職長官的副職官員,尤指州郡長官的副手。其核心含義為“副職守官”,強調在地方行政體系中協助主官處理政務的從屬地位。以下從釋義、職能與曆史演變三方面詳解:
字義溯源
“貳”本義為副職、輔佐,《說文解字》釋“副益也”,引申為輔助主官;“守”指郡守、太守等地方長官。合稱“貳守”即副太守,如清代《康熙字典》載:“貳,副也……守,郡守。”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10卷,第123頁;《說文解字注》
官職定位
特指州、府、郡等地方行政機構的第二負責人,職權次于正職太守或知府。例如明代府級行政設“知府”為正職,“同知”為貳守(《明史·職官志》)。
來源:《中國曆代官制大辭典》(齊魯書社,2011年)第45頁
秦漢至隋唐
秦漢時郡守副職稱“郡丞”,隋唐演變為“别駕”“長史”等職,雖名稱不同,但職能均屬“貳守”範疇,負責糧賦、刑獄等具體事務(《通典·職官典》)。
來源:《中國曆史官制辭典》(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
宋元明清定制
來源:《宋史·職官志》《清會典事例》卷三十
在文學作品中,“貳守”亦隱喻“居于次位者”,如明代歸有光文:“位在貳守,協恭以承上德。”體現傳統官僚體系的層級結構。
來源:《震川先生集》卷十五
參考資料
(注:因古籍原文無網絡鍊接,來源标注紙質文獻版本;現代辭書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線上版等權威數據庫。)
“貳守”是一個曆史語境中的官職術語,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州府長官的副職
指古代州府中太守的副手,協助處理政務。例如元代揭傒斯在詩作中提及“臨江貳守廉且武”,描述副職官員的職責和形象。
同知之職的代稱
明清時期,“同知”為地方行政官職,相當于副職或協理官員。清代文獻如《墨雲董文墓志銘》中“貳守于東萊”即指擔任同知職務。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元代詩文及明清墓志銘等原始文獻。
不可勝算逋累步驺側目觇人癡迷傳考唇膏春旗春種賜牆及肩次數墔堆鼎路門帝像逢辰烽火四起感人至深歌堂圪仰龜将寒魚黑心腸何郎粉狐梁講史汲古閣畿疆阱淵鸠僝紀曉岚俊舉蘭艾藍尹棱嶒遼豕曆觀琭簌履舄交錯憫農默悟軟語三昧埽滅上竅十伯手訣說合思鲈莼貼役緰此頹阙瓦剌國忘啜廢枕韋弦之佩诿責溫辭纖過顯耀西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