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黑礬的意思、黑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黑礬的解釋

黑色的礬。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金石五·礬石》﹝集解﹞引 蘇頌 曰:“凡有五種,其色各異,白礬、黃礬、緑礬、黑礬、絳礬也……黑礬惟出西戎,亦謂之皂礬。”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根據搜索結果的綜合整理,關于“黑礬”的詞義解釋如下:

一、定義與基本性質

黑礬是硫酸亞鐵(FeSO₄·7H₂O)的俗稱,又稱綠礬或皂礬。它是一種含鐵和硫的化合物,外觀通常為綠色單斜或斜方晶體,但因氧化或風化後可能呈現黃褐色或白色粉末狀。

二、化學特性

  1. 溶解性:易溶于水,不溶于醇,無臭。
  2. 穩定性:
    • 在潮濕空氣中吸潮氧化,顔色逐漸變為黃褐色(鐵鏽色);
    • 在幹燥空氣中風化,表面變為白色粉末,進一步氧化呈黃褐色。
  3. 加熱反應:
    • 90℃時失去6個結晶水;
    • 300℃時完全脫水,變為白色無水硫酸亞鐵。

三、主要用途

  1. 工業領域:用于染料、橡膠、造紙等行業,也可作為制備硫酸鐵等化工原料的中間體。
  2. 農業領域:作為鐵肥補充土壤中的鐵元素,但需控制用量以避免土壤酸化。
  3. 傳統中藥:具有補血、促進黏膜修複等作用,常用于治療貧血或口腔潰瘍(需遵醫囑)。
  4. 染色工藝:曆史上用于染黑色布料。

四、其他别稱與曆史記載

明代《本草綱目》中記載,黑礬是礬石的一種,别名“皂礬”,主要産自西域地區。


如需更專業的化學或醫學應用細節,建議參考權威文獻或咨詢相關領域專家。

網絡擴展解釋二

黑礬

《黑礬》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它的拆分部首是矛部和石部,也可以分成黑部和番部。拼音為“hēi fán”,五筆編碼為51817。

來源與繁體

《黑礬》一詞源于古代,礬是指一種礦物,一般是砷酸鹽和硫酸鹽************。它在古代主要用來染黑發色,因此得名黑礬。

在繁體字中,“黑”字沒有特别的變化,但“礬”字在繁體中是“礬”。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黑礬”這個詞的寫法略有不同。在繁體字中,黑是常用字,寫作黑色中的黑,而礬則寫作礬,與現代的礬字寫法稍有差異。

例句

1. 他用黑礬染了頭發,變得更年輕了。

2. 這個地區産出的黑礬被用于制造某種化妝品。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黑色、黑夜、黑暗、礬石

近義詞:黑炭、黑煤、黑鐵

反義詞:白礬、白色、白筆、白紙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