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閑花埜草”。見“ 閒花野草 ”。
“閑花埜草”是漢語中的古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源、本義及引申義三方面解析:
字面拆解
整體本義:荒郊野外自然生長的花草,生命力頑強卻無人關注。
引申比喻義
該詞在古典文學中多含貶義:
《漢語大詞典》(第11卷,第213頁)
明确收錄“閑花埜草”,釋義為:“野生的花草。常比喻妓女或作風輕浮的女子。”
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1993年版。
《辭源》(修訂本,第2987頁)
注:“埜,同‘野’……‘閑花埜草’猶言野花雜草,舊時多喻指妓女。”
來源:商務印書館,2015年重排版。
該詞的形成與古代社會對野生植物的認知相關:
“埜”為會意字,從“林”從“土”,表草木生于土地之意(《說文解字·林部》)。後因“野”字通行,“埜”漸成異體字,現代漢語以“野草閑花”為規範寫法。
典籍原文摘錄
《醒世恒言·賣油郎獨占花魁》:
“假如你是閑花埜草,倒要招攬主顧,恥笑你落了好處。”
楷體字形展示
閑 花 埜 草
(注:“埜”字形:上“林”下“土”)
“閑花埜草”是“閑花野草”的異體寫法(“埜”為“野”的異體字),其含義可從兩個層面解析:
指自然環境中野生、無人工栽培的花草,常見于文學描寫中。如元代《馬陵道》中“野草閑花滿地愁”,展現自然意象的荒涼意境。這類植物常被賦予時光流逝、生命堅韌的象征意義。
在古典文學中衍生出特殊寓意: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詞義,若需更多用例可參考元代雜劇及明代話本原文。
白帝倉匾蒲别作良圖筆杆兒鹁角不甫能蒼浪饬審傳雞膽智倒坍刀子秤邸肆東奔西逃豆逼堕損感浃幹麼軋朋友鈎深貴達孤執核勘糇粻活受鑒世金剛骨晉明錦緣均輸款雜連亘禮赗流湎論列訬輕磨刀霍霍盤磴剖辨清宮裙邊熱旱人彘少别魫冠世功師姐時遇樹株台城擡寫逃降恬淡無欲蹄筋望色尉解問俗仙經狎世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