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修筑得很坚固的江河堤防。上可行人。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重贬》:“吾今去铜堤路迷,关山远金壶水低。”
“铜堤”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含义及用法如下:
铜堤(拼音:tóng dī)指修筑得非常坚固的江河堤防,其坚固程度可支撑行人行走。该词由“铜”(象征坚固的金属)和“堤”(防洪建筑物)组合而成,字面意为“如铜般坚固的堤坝”。
该词最早见于明代戏曲家陈汝元的《金莲记·重贬》,原文为:“吾今去铜堤路迷,关山远金壶水低。”此处“铜堤”形容堤防坚固,同时暗喻路途艰险。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相关文学作品,可参考《金莲记》原文或古籍注释。
铜堤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分组成:铜和堤。
铜:金属部首,共计14个笔画。
堤:土字旁,共计11个笔画。
铜堤一词最早出现在明代郭义之的《广晦堂书目》中,意为用铜建造的水堤。
铜堤的繁体字为「銅堤」。
古代汉字写法中,铜堤的铜字旁是由两个「金」字旁表示;堤的土字旁中,上方为「厂」,下方为「土」。
1. 江边的铜堤被雨水冲垮了。
2. 我们沿着铜堤散步,欣赏美丽的风景。
铜墙、铜矿、水堤、河堤。
水堤、河堤、溪堤。
堰塞、大堤、防洪堤。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