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藩輔的意思、藩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藩輔的解釋

(1).捍衛;輔佐。《後漢書·鄧禹傳》:“明公雖建藩輔之功,猶恐無所成立。”

(2).比喻衛國的重臣。 漢 王符 《潛夫論·論榮》:“ 陳平 、 韓信 , 楚 俘也,而 高祖 以為藩輔,實平四海,安 漢 室。”《後漢書·儒林傳上·楊政》:“卿蒙國恩,備位藩輔。” 宋 曾鞏 《節度使制》:“以作股肱之良,以為國藩輔之重。”

(3).喻指藩國、藩鎮。《史記·太史公自序》:“天下未集, 賈 澤 以族,為 漢 藩輔。”《新唐書·南蠻傳上·南诏上》:“使者奏 異牟尋 請歸天子,為 唐 藩輔。” 清 戴名世 《撫盜論》:“刳屠郡縣,覆滅藩輔,而社稷為之邱墟。”

(4).喻指諸侯;藩王。 漢 趙晔 《吳越春秋·勾踐伐吳外傳》:“寡人不能為政,将率二三子夫婦以為藩輔。”《續資治通鑒·宋高宗建炎二年》:“俟平 宋 ,當立藩輔如 張邦昌 者。”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藩輔"為古代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詞素和文獻用例兩個角度解析:

一、詞素釋義 "藩"本義指籬笆,《說文解字》釋為"屏也",引申為屏障、護衛之意,如《詩經·大雅》"價人維藩"。在政治語境中特指諸侯封地,《周禮》載"以藩邦國"即此義。"輔"原指車輪外加固的直木,《周禮·考工記》"輔乃車之固件",後衍生為輔佐、輔助的政治職能,《尚書》"朝夕納誨,以輔台德"即其例證。

二、文獻訓釋 綜合《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及《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的釋義,該詞具有雙重語義維度:

  1. 名詞指代諸侯重臣,取"藩屏王室"之意。如《後漢書·章帝紀》載"藩輔克宣"即表彰諸侯盡忠職守。
  2. 動詞表輔弼政事,如《漢書·蕭望之傳》"以藩輔之重"強調大臣的輔政職責。該用法常見于漢唐奏疏,具有鮮明的典章制度特征。

該詞的語義演變體現了中國古代"家國同構"的政治理念,自西周分封制至漢代郡國并行制,"藩輔"始終承載着中央與地方的權力制衡關系。現代漢語中已屬曆史詞彙,僅見于特定學術論述或文獻研究領域。

網絡擴展解釋

“藩輔”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含義涉及政治與軍事領域,具體可從以下方面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捍衛與輔佐
    指諸侯或重臣通過屏衛中央政權來輔佐君主,維護國家穩定。例如《後漢書·鄧禹傳》提到“明公雖建藩輔之功,猶恐無所成立”,強調臣子對國家的輔助作用。

  2. 衛國重臣的代稱
    比喻承擔國家防衛職責的重要官員。如宋代曾鞏在《節度使制》中稱“以為國藩輔之重”,将“藩輔”與“股肱之臣”并列,凸顯其地位。

  3. 指代地方政權或諸侯
    包括藩國、藩鎮及諸侯王。例如《史記·太史公自序》記載“賈澤以族,為漢藩輔”,說明地方勢力對中央的支撐作用。


二、詞源與用法


三、文獻例證


四、總結

“藩輔”在不同語境中可指代職能(輔佐)、身份(重臣)或政治實體(藩鎮、諸侯),需結合具體文本分析。其核心内涵始終圍繞“以地方屏衛中央”的政治結構展開。

别人正在浏覽...

察理成文法磁場詞心翠霞磋摩大毛公調辭遞衍防禦使風光風傻偾興佛種高席梗逆根極廣角鏡頭河脈轟然緩慢簡要不煩腳店極明就坐克亂科配空勤潰漏老退居躐進溜晃魯叟賣餅家蠻床沒下場内功内鄉年月日逆視驽劣疲乘評工記分平居屏室樵客棄劍豈肯情厚清倫青鳥殷勤卿相青虛三分似人,七分似鬼司衡四合院酸牛奶素絲文褓無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