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童龀的意思、童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童龀的解釋

(1).幼小;童年。《後漢書·皇後紀下·安思閻皇後》:“ 顯 景 諸子年皆童齔,并為黃門侍郎。”《舊唐書·裴休傳》:“ 休 志操堅正,童齔時,兄弟同學於濟源别墅。” 王闿運 《郭新楷傳》:“童齔穎異,數歲喪父,孤居 長沙 。”

(2).指小兒。《北史·韓麒麟傳》:“假令一處彈筝、吹笛,緩舞長歌;一處嚴師苦訓,誦詩講禮,宣令童齔,任意所從。”《隋書·食貨志》:“於是譎詭賦稅,異端俱起,賦及童齔,算至船車。”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童龀”是漢語中表示兒童特定年齡階段的複合詞,其核心語義包含生理特征與社會文化雙重内涵。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童”指未成年的孩子,“龀”特指兒童乳牙脫落、恒齒生長的換牙期,《說文解字·齒部》載“龀,毀齒也,男八月生齒,八歲而龀;女七月生齒,七歲而龀”。

從漢字構形分析,“龀”由“齒”與“匕”組成會意結構,《段注說文解字》指出“匕即化之省”,喻示牙齒更替的生理變化過程。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多指代七至八歲兒童,如《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鄭玄注引《尚書大傳》“古之帝王者,必立大學小學,使王太子、群後之子,乃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適子,十有三年始入小學,見小節焉,踐小義焉;年二十入大學”,其中“始入小學”年齡與“童龀”階段相印證。

該詞彙在古典文學作品中的應用體現古代年齡稱謂體系特征,如《後漢書·董卓傳》“其子孫雖在髫龀,男皆封侯,女為邑君”,此處“髫龀”與“童龀”構成互文,均指代幼年時期。現代漢語中,“童龀”作為曆史詞仍用于特定語境,常見于文史研究及傳統禮儀表述。需注意與“龆龀”的語義區别,後者側重指代更精确的年齡區間(《漢語大字典》标注“龆”為兒童脫乳齒生恒齒的七八歲時期)。

(參考資料:1.漢典“龀”字條;2.《禮記》鄭玄注疏;3.《後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4.國學大師《漢語大字典》電子版)

網絡擴展解釋

“童龀”是漢語中表示兒童年齡階段的詞彙,具體釋義和背景如下:

一、基本釋義

“童龀”讀作tóng chèn,指兒童換牙的時期,常代指童年或幼年階段。其中:

二、年齡區分

根據《說文解字》記載:

三、古籍用例

  1. 代指童年經曆
    如《舊唐書·裴休傳》記載其“童齔時,兄弟同學于濟源别墅”,強調年幼學習。
  2. 泛指小兒群體
    《北史·韓麒麟傳》用“童齔”描述可自由選擇學習歌舞或詩禮的孩童。

四、相關詞彙

五、現代使用

如今該詞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口語中較少出現。需注意其與“及笄”(女子15歲)、“弱冠”(男子20歲)等年齡稱謂的區分。

别人正在浏覽...

悲不自勝辯圃朝靴翅翰初魄寸草不留怠慢待終燈盡油幹電離度風胎府報高棉宮卿古今譚概寒冱和婉荒獐圜則花書活句江妃矯形金瘍舊時際限铐子款紋涼飈連續報道力求浏陽率俗駡街馬鬣封哤襍墨慘衣擗慄前襟後裾迄功情見勢屈乞取穰田熱門乳牛上印省決隨藍踏槳船違言問案溫柔境下部瞎扯蛋纖歌崤函之固蕭騷吓辱邪地